首页> 中文学位 >微导管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6h】

微导管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摘要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1.2微导管的制备

1.3线栓的制备

1.4动物模型的建立

1.5线栓组模型制备

1.6假手术组模型制备

观察指标

2.1神经行为学评分

2.2模型成功率及意外死亡率

2.3 TTC染色测量脑梗面积及百分比

2.4病理损伤程度观察

2.5结果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神经行为学改变

3.2模型成功率和意外死亡率

3.3脑梗死面积比较

3.4病理损伤程度观察

讨论

4.1建立理想的脑缺血动物模型

4.2模型成功的判定标准

4.3本实验判定模型成功标准方法的可行性

4.4微导管应用的理论基础

4.5模型神经功能评分

4.6模型成功率

4.7模型意外死亡率

4.8麻醉剂的选择

4.9颈动脉系统变异情况

4.10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与进展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强的动物脑缺血模型的方法。 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0只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20只,为微导管栓塞组:C组20只,为线栓组。各组动物麻醉后,暴露一侧CCA、 ECA、ICA,A组只暴露动脉不予处理,B组以直径为0.50mm的硬膜外导管经CCA、ICA置入MCA,C组以相同直径的线栓经相同路径置入MCA。MCAO判定方法为,B组采用经特殊拉伸制作的硬膜外导管接医用压力换能器及测压装置用以监测动脉压力波形,以导管插入达预定深度且动脉压力波形消失作为MCA被成功阻闭的判定标准:C组则按文献根据线栓置入长度作为判定标准。两组动物均于MCA0一小时后恢复再灌注,并于24小时后观察神经学行为改变情况,依照PHILIP评分法进行评分后,断头取脑。行TTC及HE染色评价模型效果。 结果:B、C两组模型经MCA0后24小时行PHILLP评分及TTC染色及HE染色电镜观察均证实梗死灶存在。成功率:B组为75%,C组为6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微导管法以压力换能器监测动脉波形作为准确判定MCAO成功标准,效果直观可靠易于操作,是一种理想的制作兔脑缺血-再灌注横型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