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h】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药物试剂

1.3 主要药物试剂配制

1.4 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给药方法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6 数据学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生化指标观察

2.2 运动功能的评估

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2.4 附图

第三章 讨论

3.1 目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认识

3.2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

3.3 SOD、MDA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3.4 关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评定

3.5 关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3.6 ATP-Mgcl2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机理探讨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综述:胸腹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缺血保护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参照Tetik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健康成年家兔3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组)和C组(ATP-Mgcl2治疗组),每组10只,B、C两组参照Tetik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模型,肾下主动脉阻断40分钟后开放,再灌注48小时。C组于阻断前10分钟开始持续给予ATP-Mgcl24ml/kg·h静脉注射,余两组则以同样方法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阻断前(Co)、开放前(C40)、开放后1小时(R1)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和脊髓形态学变化。
  结果:
  (1)B组缺血及再灌注后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C0点及A组值;C组明显低于B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
  (2)B组缺血及再灌注后SOD活力明显低于C0点及A组值;C组明显高于B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
  (3)C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其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组。
  (4)缺血再灌注后48h B组脊髓病理变化较重,可见大量神经元坏死,脊髓前角残存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组偶有神经元坏死,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C组与A组的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数无明显差异。
  结论:三磷酸腺苷-氯化镁有减少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