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舍《离婚》与钱钟书《围城》之比较
【6h】

老舍《离婚》与钱钟书《围城》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

1.2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第二章:《离婚》《围城》主题意蕴之比较

2.1 现代与传统之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2.1.1钱钟书倾向于现代性塑造知识分子形象

2.1.2 老舍倾向于传统性塑造知识分子形象

2.2《离婚》《围城》主题意象之比较

2.3 对知识分子身份共性的解构与探索

第三章 《离婚》《围城》表现手法之比较

3.1《离婚》、《围城》喜剧形式之比较

3.1.1 喜剧形式之共性:谑而不虐

3.1.2 喜剧形式之差异:老舍更倾向于幽默,钱钟书更偏爱讽刺

3.2 语言风格之比较:京味语言与学者语言的不同幽默

3.3 《离婚》《围城》中用喻的差异性

3.3.1 人物形象刻画用喻之比较

3.3.2 对客观事物描绘用喻之比较

第四章 《离婚》《围城》美学品格之比较

4.1老舍、钱钟书对悲剧理论接受的差异性

4.1.1 老舍所接受的契诃夫的“几乎无事的悲剧”理论

4.1.2 钱钟书接受的柏拉图、王国维的悲剧理论

4.2美学风格之共性:悲剧喜写

4.3 悲剧表现之共性:性格、社会悲剧

4.3.1 性格悲剧

4.3.2社会悲剧

4.3.3 人生人性的悲剧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离婚》和《围城》被称之为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两座高峰,本文分别从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美学品格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首先,在文章主题上,通过刻画以老李和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围城”之中所表现出的折中、妥协、敷衍生命的生活态度,一方面要忍受破碎生活的分裂,同时又在企图超越传统的重压,以此引申到对“庸人哲学”的批判。其次,在表现手法上,老舍和钱钟书共同的特点是婉而多讽,发掘出严肃主题的闹剧喜剧的可能性,在幽默讽刺中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在幽默的高潮中体现无尽的悲凉。老舍和钱钟书都以幽默讽刺见长,但又不尽相同。老舍更倾向于幽默,是温和的市民的幽默,特别是1933年《离婚》以重返幽默的旗帜回到文坛,这时的幽默更是一种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的姿态;而钱钟书的幽默则更显得直白犀利敏捷,更偏爱讽刺的手法来揭露事实,是学者型的幽默,看后令人掩卷沉思。因此二者选择的语言,修辞也就各不相同。老舍的京味语言、钱钟书的学者语言是幽默的两种不同的声音;对人物形象、客观事物的比喻也是幽默手法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再次,在美学品格方面,老舍和钱钟书都以喜剧的气氛写出了悲剧的效果,在幽默中沉淀出悲剧品格。在对悲剧理论的选择上,老舍接受了契诃夫“近乎无事的悲剧”的理论,而钱钟书则以古希腊的悲剧理论和王国维的“悲剧之悲剧”理论写出了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对主人公老李和方鸿渐都以一种喜剧化的手法,表现从其性格到命运既可笑又可悲,虽然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却只能从命于这种安排,围城般的人生轨迹中的矛盾冲突及所包含的文化社会人生内涵,悲剧的气氛正是在这种戏谑中扑面而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