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6h】

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动向与本论题的新意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2.1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独立性论证

2.1.1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探讨

2.1.2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涵

2.1.3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2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2.2.1对人性的探讨和马克思的人性观

2.2.2人的本质

2.3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

2.3.1马克思关于主体性的论述

2.3.2关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2.3.3 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形态

2.3.4 人的全面发展在主体的实践中实现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

3.1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价值理想

3.1.1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

3.1.2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

3.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2.1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2.2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诸环节的辩证统一

3.2.3确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标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第四章 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

4.1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本质与内涵

4.1.1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 —— 以人为本

4.1.2和谐社会内涵与本质

4.1.3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内涵对新思维的启迪

4.2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4.2.1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4.2.2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4.2.3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4.3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4.3.1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4.3.2民主法治: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保障,和谐社会理想追求的时代超越

4.3.3诚信友爱: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4.3.4社会活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源泉

4.3.5安定有序: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体现,和谐社会的机制保证

4.3.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天人合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因此也是自在世界向属人世界转化的基础,人的存在方式。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的、历史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感性活动的实践,其功能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和否定性的解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石之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扬弃,无产阶级建立起自己全新的革命理论,并通过生生不熄的奋斗实践将创造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社会——一个人人自我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时代的召唤,时代精神的精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终生奋斗目标。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让整个人类社会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马克思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论据,无产阶级革命奋斗为主线,探索人类向往的最高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征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实现方式——实践的提出,使这一理论思想更具实现性。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既属哲学范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江泽民“七一”讲话和《江泽民文选》中都是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已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并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现阶段现实的实践方式就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