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6h】

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一 研究概况

1.白香蘑的学名及分类地位

2.白香蘑的形态

3.地理分布及食药用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食(药)用真菌菌丝营养条件研究

2.食(药)用真菌菌丝环境条件的研究

3.食药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试验材料

1.1供试材料

1.2供试培养基

2.试验方法

2.1白香蘑菌丝体营养条件研究

2.1.1不同碳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1.2不同氮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1.3不同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1.4正交试验

2.2白香蘑菌丝环境条件研究

2.2.1不同温度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pH值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2.3不同光照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2.4不同通气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3白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2.3.1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2.3.2栽培袋培养料筛选

2.3.3白香蘑栽培袋培养料的优化

3结果与分析

3.1 白香蘑菌丝体营养条件研究

3.1.1不同碳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氮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1.3不同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1.4正交试验

3.2白香蘑菌丝体环境条件研究

3.2.1 不同温度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2.2不同pH值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2.3不同光照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通气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3白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3.3.1不同原种培养基配方对白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3.2栽培袋培养料筛选

3.3.3 白香蘑栽培袋培养料的优化

4.讨论

4.1白香蘑菌丝营养条件研究

4.2白香蘑菌丝环境条件的研究

4.3白香蘑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Bres.) Sing.]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otina)、伞菌目(Ag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白香蘑属草腐生好气性真菌,夏秋季在山坡草丛中及草原上丛生或群生,并形成蘑菇带或蘑菇圈,主要分布在吉林、山西、新疆。白香蘑气味浓香,鲜美可口,并可预防治疗多种疾病,且价格昂贵。近年来,白香蘑逐步被世人所认识、了解并受到欢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受利益的驱使人们掠夺式的采集,使野生白香蘑资源逐年减少,濒临灭绝,很难满足市场需要,人工栽培势在必行。但有关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对白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
  1.白香蘑菌丝能在多种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其次是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其次是硫酸钙。采用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以蔗糖25g·L-1、蛋白胨2g·L-1、硫酸镁0.5g·L-1、琼脂20g·L-1为最佳。
  2.白香蘑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为4~10,最适范围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以暗培养为宜;适量的通气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3.白香蘑菌丝在以玉米粒为原种的培养基上生长,其菌丝浓密、洁白、粗壮,且日均长速0.39mm/d和满瓶时间31d均优于其他处理,是理想的原种培养料;白香蘑人工栽培以稻草和玉米芯为主料,麦麸、黄豆粉、石灰、石膏为辅料的培养基为适宜,并得到了子实体,菌丝在未加入初期辅助碳源的培养料中生长,明显好于加入初期辅助碳源。适当提高培养料中氮源的比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