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痫性发作特点研究
【6h】

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痫性发作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第二章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特点

2.3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灶位置特点

2.4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灶位置特点

2.5TCD检查

2.6卒中后癫痫患者病例特点:

2.7 卒中患者死亡特点

2.8癫痫非持续状态患者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和死亡患者比较

第三章讨论

3.1卒中后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3.2卒中类型

3.3卒中病灶特点

3.4卒中后癫痫患者痫性发作特点

3.5卒中后癫痫患者同卒中后非癫痫患者脑部血管彩超比较

3.6卒中患者死亡特点

3.7癫痫非持续状态患者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和死亡患者比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癫痫相关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背景: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第二大疾病。一次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自限性、高度同步放电,引起短暂的大脑神经功能失常。卒中是老年人痫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国内外虽有相关研究但是危险因子并不十分明确。同时对再发因素的预测相对较少。通过对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危险因素,力求对卒中后癫痫发作起到预测作用,更好的指导治疗。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并对卒中后癫痫的发生起到预测作用。同时观察癫痫反复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35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同137例卒中后非癫痫患者在卒中的一般危险因素,包括血糖、高脂血症,血压、性别、年龄。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变严重程度、距离卒中后首次发作的时间、以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①卒中后出现痫性发作的35例患者中,男女比为3:2。②在疾病构成上,脑梗死25例(71.43%),脑出血8例(22.86%),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5.71%)。③病例组中随血压的升高患者数增加,1、2、3级高血压分别为3例(8.57%)、4例(11.43%)和9例(28.57%)。④病例组高脂血症患者(14.29%),对照组(29.53%),卡方值6.7781,p<0.01。2.病灶部位及特点:①病灶部位多于一个脑叶病例组(31.43%),对照组(12.82%),卡方值7.2803,p<0.01。②缺血性卒中病灶位于颞叶、顶叶、基底节的P值<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位于枕叶和放射冠P<0.05,有统计学差异;③出血性卒中病灶位于颞叶 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癫痫持续状态和死亡患者的病因或死因,脑梗死(33.33%),脑出血(66.67%);癫痫非持续状态患者的病因,脑梗死(82.76%),脑出血(17.24%),P<0.05有统计学差异。4.TCD检查:病例组异常率为63.89%(92/144),对照组异常率为32.54%(205/630),P<0.01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卒中后出现痫性发作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疾病构成上,脑梗死所占比例高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卒中后癫痫患者3级高血压水平,明显高于1级和2级高血压水平;病例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癫痫持续状态和死亡患者的主要病因或死因是脑出血,癫痫非持续状态患者的病因是脑梗死。
  4.卒中后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是病灶部位位于皮层以及皮层部位多于一个脑叶。
  5.TCD显示病例组的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狭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