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6h】

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案

1.4 研究区域概况

第二章 环城游憩理论诠释

2.1 游憩概念辨析

2.2 游憩商业区与环城游憩带理论的提出

2.3 环城游憩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环城游憩带的应用与发展模式研究

第三章 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影响条件及空间分布特点探析

3.1 研究范围界定

3.2 地理条件影响下的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带

3.3人文条件影响下的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带

3.4 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空间分布形态影响因素探析

第四章 延吉市环城游憩地空间格局及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分析

4.1 延吉市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4.2 基于遥感影像的延吉市环城游憩景观信息提取与分类

4.3 基于GIS的延吉市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分析

4.4 延吉市城镇居民环城游憩行为调查分析

4.5 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开发客源市场及游憩形象分析

第五章 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开发模式探析

5.1 延吉市开发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5.2 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建设的区域开发条件分析

5.3 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开发模式探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城镇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系统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城市居民出游的空间范围发生了变化,城市外围郊区和城乡结合带的短途短时游憩正日益成为城镇居民养生休闲、游憩放松的理想去处。本文以国内比较热点的休闲度假旅游为切入点,回顾分析环城游憩带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地形、地貌、人口、交通等自然、人文条件等作为参考因素选取国内典型中小城市进行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分布形态比较,进而总结不同区位条件影响下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地理、人文要素影响下的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带模式。
  在具体案例研究上,以边境旅游城市延吉市为例,从旅游经济学角度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建设的背景、条件、必要性、居民需求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利用地形图、卫星影像对延吉市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分类和游憩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提出延吉市应该在现有的环城游憩带雏形上,利用延吉市环城游憩地资源构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延吉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品牌。
  延吉市目前周边地区的果园、草地、水田、菜地等土地利用形式可以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建设提供游憩景观依托,针对延吉市周围有利的环城游憩土地利用条件,延吉市环城游憩带也在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推动下逐渐由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目前延吉市距市区6-8千米的半小时游憩圈是延吉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主体,并在这一区域形成了包围城市建成区的环城游憩带雏形。延吉市环城游憩地在东西南北方向上各有分布,而且由于区位和交通原因,环城游憩地所构成的环城游憩圈层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地区行政界线,有望进一步形成延龙图游憩圈、图们江区域跨境旅游合作圈等不同游憩半径和层次等级的环城游憩圈层。但同其他中小城市一样,延吉市环城游憩地整体上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出现过度集中与发散分布并存的现象,处于市场自发阶段的延吉市环城游憩空间结构需要在其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