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6h】

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桦褐孔菌概述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 研究目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数据整理及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桦褐孔菌不同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比较

2.2桦褐孔菌不同菌株菌丝多糖产量比较

2.3桦褐孔菌菌丝体DNA的质量检测

2.4桦褐孔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对扩增效果的影响

2.5桦褐孔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2.6桦褐孔菌ISSR-PCR扩增引物的筛选

2.7桦褐孔菌ISSR-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2.8桦褐孔菌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2.9聚类分析

3讨 论

4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采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多糖产量,并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探明桦褐孔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桦褐孔菌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国家或地区桦褐孔菌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同一地区的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较接近;编号为JL03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体的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高达7.68 g。
  2.采用改良 CTAB法成功提取了桦褐孔菌菌丝体 DNA。对影响 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热循环数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桦褐孔菌ISSR-PCR最适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浓度10 ng,dNTPs浓度100μmol·L-1,引物浓度25 pmol·L-1,Taq DNA聚合酶浓度0.5 U,Mg2+浓度2.3 mmol·L-1,10×buffer2.5μl,其余用ddH2O补足。确定反应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30个循环:94℃变性1 min、45℃~51℃退火1 min(退火温度因不同引物而定)、72℃延伸1 min,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3.本试验应用11条ISSR引物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共扩增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率高达9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将全部供试菌株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水平在0.605~0.880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763时,21个桦褐孔菌菌株聚为六大类群,其结果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
  4.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及多糖产量,以5个生物学特性为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体现了生物学特性与地理相似性的统一;以多糖产量为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却未见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综上所述,21株桦褐孔菌在生物学特性及DNA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且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相关性。不同菌株间的多糖产量有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隔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