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以1920—1930年代作品为中心
【6h】

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以1920—1930年代作品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1920—1930 年代中韩女性小说的社会语境及作家女性意识

2.1女性问题的抬头及其过程

2.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女性社会现实

2.1.2 朝鲜殖民统治下女性的社会现实

2.2 作家的女性意识

2.2.1丁玲20、30年代女性意识

2.2.2 姜敬爱20、30年代女性意识

第三章 女性形象的比较

3.1农村妇女形象

3.2知识女性形象

3.2.1消极的知识女性形象

3.2.2积极的知识分子形象

3.3妓女形象

3.4慈母形象

第四章 女性意识的觉醒

4.1女性意识的不同关注

4.2“娜拉式”叛离意识的不同路径

4.3性意识觉醒的不同抒写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丁玲(1904-1986)和姜敬爱(1907-1943)是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她们都在近代到现代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历史诉求,两人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同样坎坷的成长经历,她们都从女性的视角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她们的小说都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集中地描写,揭露了那一时代萌发出的女性意识,刻画了饱满、多样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以丁玲与姜敬爱1920—1930年代作品为中心,运用比较文学、女性文学的方法,结合二位作家创作的社会语境、创作生涯分析二位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考察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意识。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总体思路进行概述,将论文中的重点部分、理论方法、新颖观点、文章主脉等进行阐述说明。具体将从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这三部分进行论述。
  第二章1920—1930中韩女性小说的社会语境及作家女性意识比较。首先,阐述女性问题的抬头及其过程。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女性社会现实。二是,朝鲜殖民地期间女性的社会现实。其次,阐述丁玲与姜敬爱20、30年代女性意识的特点。
  第三章结合丁玲与姜敬爱早期作品,分析比较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首先,农村妇女形象;其次,知识女性形象,分为消极的知识女性形象和积极的知识女性形象;第三,妓女形象;第四,慈母形象。
  第四章女性意识的流露。首先,女性意识不同的关注;其次,“娜拉式”叛离意识的不同路径;再次,性爱意识的不同抒写。
  第五章结论。对本文的总体思路进行简要梳理,总结出丁玲与姜敬爱女性小说中的相同之点,殊异之处。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研究不足,并提出研究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