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创微幅射技术在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6h】

微创微幅射技术在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与分组

2.2 辅助检查、收治标准及术前准备

2.3 相关手术器械的研制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置

2.6 术后疗效评价指标

2.7 随访

2.8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术前术后VAS评分及RDQ评分比较

3.2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者暴露时间比较

3.3 两组间穿刺准确率及成功率和骨水泥渗漏

3.4 骨水泥用量、分布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产生原因与特性

4.2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状况。

4.3 PVP与PKP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4 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4.5 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与预防。

4.6 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4.7 导航辅助下PVP及PKP开展情况

4.8 导航辅助椎体成型穿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4.9 导航辅助椎体成型术的不足

4.10 导航辅助微幅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综述: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微幅射技术在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通过研制椎弓根三维体表定位器、经皮穿刺导航动态参考架、导航引导专用椎体穿刺针三项器械及引进双铅板保护、液压骨水泥输送两项技术,实现微创微幅射技术在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导航引导组)与B组(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组)两组,两组分别配对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RDQ评分的变化,分组比较两组间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者暴露时间、椎弓根穿刺成功率及骨水泥注入量并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判定骨水泥渗漏及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无椎体塌陷,术后2例患者因内科疾病死亡;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为86.7%,2组患者在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均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到椎管内或间盘内,但A组有2例而B组有3例渗漏至椎旁静脉血管中;60节椎体均成功穿刺并注射骨水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及RDQ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30±4.94) min,术者暴露时间为(0.72±0.37)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7.37±2.47) min,术者暴露时间为(2.44±1.69) min,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者暴露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采用微创微幅射技术改进后的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其椎体穿刺成功率及准确率要高于 C型臂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能明显减少术者在放射线下的暴露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疗效肯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