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汪清县D镇为例
【6h】

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汪清县D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均衡发展理论

2.2 教育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 乡镇义务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3.1 发展历史

3.2 发展现状

3.3 发展特点

第四章 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自然因素使学校分散,资源难以共享

4.2 社会人口因素使学校规模萎缩

4.3 财政投入因素使学校办学条件差

4.4 教师队伍因素使教学质量偏低

4.5 管理因素使学校办学效能不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随之而来要解决的就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即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各方面差距日益凸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在此背景下,国家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如今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展如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及时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了解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更好的促进当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以汪清县D镇9所义务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D镇9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配备、图书资料配备、师资队伍建设、在校生情况等现状的调查了解,结合汪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情况和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总体建设情况,发现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存在:(1)地域上“重中心,轻边缘”,校际间资源难以共享;(2)社会人口因素使生源不断减少,学校规模萎缩;(3)财政投入因素使学校办学条件差,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4)教师队伍结构不良、建设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偏低;(5)学校管理不规范,办学效能偏低。
  通过分析讨论,形成结论:(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瓶颈在于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及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财政投入少,教师队伍结构不良,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义务教育呈非均衡发展。并提出五项建议:(1)强化政府工作力度与职责,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进行;(2)多渠道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3)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4)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