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班会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6h】

心理班会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2 积极心理学理论

2.3 小学生心理学

2.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5 维纳的归因理论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干预前干预班和对照班问题行为学生总体状况

4.2 干预后干预班和对照班问题学生检出率的比较

4.3 干预后干预班与对照班各维度比较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学生成长无小事,这关系到每一位老师,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目前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日趋多样化,很难用一般的教育教学行为将其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极易出现悲观、消极、逆反的不良情绪,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和自身的价值,倡导通过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因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配合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助于实现问题行为的转化,所以,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实施心理班会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转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吉林省通化市某小学四年级的1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问题学生49为研究对象,以PPCT“问题行为早期发现”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小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利用心理班会这一形式对对“问题行为”学生实施干预,最后提出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有效策略。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干预班的问题学生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班问题学生检出率,表明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进行心理班会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有效的。
  (2)干预后,在人际关系不适应维度上,干预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不适应维度上,干预班和对照班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干预班和对照班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反思心理班会,对问题行为小学生的转化提出以下建议:
  (1)营造积极环境改善学生的人际不适应。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统一积极的教育理念;学校应建设良好的教育软环境,形成积极校风。
  (2)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学会调节自身情绪。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应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小组合作。
  (3)教师应激发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改善学生的学习不适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