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致病性及其ITS序列分析
【6h】

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致病性及其ITS序列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松树寄生线虫种类

1.2松树寄生线虫的致病性

1.2.1松材线虫的致病性

1.2.2拟松材线虫的致病性

1.2.3其它线虫的致病性

1.3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1.3.1外滑刃科线虫一种

1.3.2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

1.3.3大核滑刃线虫

1.3.4李氏长尾线虫新种

1.3.5吴氏长尾线虫新种

1.4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1 DNA杂交技术

1.4.2 RAPD技术

1.4.3 ITS-PCR技术

1.4.4特异引物PCR技术

1.4.5实时定量PCR技术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章几种松树寄生线虫对黄山松的致病性

第一节黄山松接种量的确定

2.1.1材料与方法

2.1.2结果与分析

2.1.3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接种后黄山松管理温度的选择

2.2.1材料和方法

2.2.2结果与分析

2.2.3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几种松树寄生线虫对黄山松的致病性

2.3.1材料与方法

2.3.2结果与分析

2.3.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几种松树寄生线虫对黑松、马尾松的致病性

第一节黑松、马尾松接种量的确定

3.1.1材料与方法

3.1.2结果与分析

3.1.3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几种松树寄生线虫对黑松马尾松的致病性

3.2.1材料与方法

3.2.2结果与分析

3.2.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几种松树寄生线虫核糖体ITS序列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1.1供试线虫种类

4.1.2菌株与质粒

4.1.3主要药品与试剂

4.1.4 LB培养基的制备(1000ml)

4.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4.1.6线虫的准备

4.1.7基因组DNA的提取

4.1.8 ITS区PCR扩增

4.1.9 电泳检测PCR目的产物

4.1.10凝胶回收DNA片段

4.1.11特异ITS区片段与载体连接

4.1.12连接反应物产物的转化

4.1.13挑斑

4.1.14菌液PCR

4.1.15测序

4.2结果与分析

4.2.1线虫rDNA的ITS区扩增

4.2.2各线虫株系阳性鉴定

4.2.3测序

4.2.4 ITS序列比对(bioedit)

4.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全文总结与讨论

5.1主要研究结论

5.2讨论与展望

展开▼

摘要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大量不明原因枯死松树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松树寄生线虫对黄山松、黑松、马尾松的致病性;(2)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ITS序列分析等。
   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
   (1)设置不同松材线虫接种量对松苗接种,通过分析和对比,2年生黄山松、4年生黑松、4年生马尾松的较适接种量分别为2000、8000、8000条/株。
   (2)与25℃相比,在30℃条件下接种松材线虫的黄山松发病进程明显加快、发病程度明显加重。
   (3)不同株系的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对2年生黄山松致病性不同。30℃温室条件下,供试的22株中10株具有致病性,12株未使黄山松表现感病症状。
   (4)吴氏长尾线虫(Seinura wuae)对2年生黄山松具有致病性。
   (5)接种5株大核滑刃线虫(A.macronucleatus)、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B. hofmanni)SF2、外滑刃科线虫(Ektaphelenchidae sp.)吹上8、未定种2后,2年生黄山松未表现感病症状。
   (6)在室外条件下,以上提到的22株拟松材线虫、9株其它线虫都不能使4年生黑松、马尾松表现感病。
   (7)采用线虫ITS区通用引物扩增外滑刃科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5个线虫种群的ITS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长度分别为840bp、986bp、771bp、888bp和978bp。通过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得出这5种线虫ITS区差异比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