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长小说的典范:《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体裁分析
【6h】

成长小说的典范:《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体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nitiation Story: a Specific Literary Genre

Chapter Two Brown Girl, Brownstones: a Typical Initiation Story

Chapter Three Growth of Marginal Character:Peculiarity of Brown Girl,Brownstone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BrownGirl,Brownstones)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PauleMarshall)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评论界很少有人去关注边缘社会年轻人的成长问题。《棕色姑娘,棕色砖房》引起美国评论界的关注,是在1981年女权出版社再版了这部小说之后。从此社会各界对这本小说的反响大大超过了前20年。波·马歇尔在小说中以自己生活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一位有着非洲黑人血统的巴巴多斯女孩一赛丽娜·博依斯(SelinaBoyce),从童年(十岁)到成人的心路历程。作者以黑人与白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为背景,讲述赛丽娜的成长故事。小说力图塑造一种全新的、积极向上的黑人女性形象。在小说中,我们不仅看到黑人女孩赛丽娜成长过程中的迷茫、痛苦、无奈和激愤,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到她对未来生活的期冀。作者让读者在赛丽娜代表的年轻一代身上,看到黑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和努力。《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拓宽了黑人文学的主题和视野。可以说,它是一本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力作,它给美国文学增添了一个弱小民族的声音,它代表了边缘人对美国文化进行的颠覆和反叛。 本文将探讨小说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根据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来分析这些特征在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中的体现,界定《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文学属性,指出此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并探讨波·马歇尔如何利用成长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再现边缘黑人女性成长的特殊性。本论文分为五部分: 导言。本章简要介绍作者的家庭背景、生平、文学生涯,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背景、文学属性以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成长小说,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本章主要通过追溯成长小说的传统,分析归纳这种文学体裁的普遍特征。 第二章:《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本章探讨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如何从主题上和形式上体现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通过对文本的详尽分析,来界定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文学属性—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第三章:边缘人物的成长,《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独特性。本章从黑人与白人两种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黑人女性成长的特殊性,指出小说不仅是对传统的成长小说的继承,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结语。本章从该小说对成长小说这一特殊文学体裁的成功运用,及其成功再现了黑人女性成长的特殊性和成长小说的意义等方面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