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6h】

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基本理论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内涵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生产意义

第二章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

二、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吉林省各市排位

三、吉林市农业产值与各要素关系数学模型与模型分析

四、应用相关理论对提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分析

第三章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供应充足,农业严重超载

二、单位面积产出能力提高,耕地大幅度减少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但依然靠天吃饭

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边际效益递减

五、农业结构优化,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六、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第四章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预期与展望

一、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预期与展望

二、提高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体对策建议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等于农业实际产出能力,但两者存在数量上依存关系。通过分析吉林市农业投入产出关系,并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构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着以下不足:农村劳动力队伍庞大,农业严重超载;耕地大幅度减少;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依然靠天吃饭;农业投入产出边际效益递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吉林市农业状况分析,吉林市农业产值占农业总收入一半以上,而粮食作物所占比例很大。通过论证,只有在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机械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减少政府“变量”等等,才能实现预期目标。经过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吉林市农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4000元大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预计减少到42%,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城镇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比重)预计达到25%,2010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达到8年,2010年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