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6h】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灵肉观"的衍变与界说

第一节 西方的"灵肉观"衍变

一、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

二、从16世纪到近现代时期

第二节 中国的"灵肉观"衍变

一、从先秦到明清时期

二、近现代时期

第三节 本文中的"灵肉观"界说

第二章 1978年--1985年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第一节 分期原因

第二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特征呈现

一、心灵的觉醒

二、身体的沉默

三、婚姻成为了"灵与肉"的主要目的地和栖息所

第三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主要成因与意义

一、主要成因:"写作限制"开始松动

二、意义:女性文学发出了"爱"的呼唤

第三章 1986年-1997年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第一节 分期原因

第二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特征呈现

一、心灵的焦灼

二、身体的困惑

三、"灵与肉"的双峰并举、相互牵制

第三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主要成因与意义

一、主要成因:西方现代思潮的启蒙

二、意义:女性意识的全面确立与渐趋成熟

第四章 1998年以后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

第一节 分期原因

第二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特征呈现

一、心灵的退缩

二、身体的狂欢

三、"灵与肉"开始走向分离

第三节 本时期"灵肉观"的主要成因与意义

一、主要成因:市场化与消费主义的冲击

二、意义:颠覆伦理后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在随后的近30年中,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并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到了各个学科的诸多方面。 “灵与肉”是古老且又常新的话题,然而对于中国的女性文学来说,“灵与肉”的描绘与阐释似乎具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灵肉观”作为一种隐性的、惯性的“存在”在我国的女性文学中一直都有所涉猎,但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思考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充实和开拓。 在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对于1978年至今的中国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念”做了认真的梳理和概括,并且试图去探寻其流变原因与意义。1978年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以张洁为代表的中国女作家们开始了“心灵的觉醒”;此后在80年代中期又以王安忆为发端,展开了女性对于“身体行为”的大胆描写,随后的陈染、林白等人则在“心灵”与“身体”这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有力的开拓;90年代末,“身体写作”的出现,不仅有卫慧,棉棉大胆地挑战“写作底线”,连一些资深的女作家也大幅度地扩张了写作尺度。 基于上述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情况,本文拟将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以“灵肉观”为突破点,对近三十年的女性文学进行梳理与解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