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之升华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以三首交响诗为例
【6h】

死之升华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以三首交响诗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孕育三首交响诗的时代

一、时代精神的结晶(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

(一)、社会生活的巨变

(二)、意识形态的争鸣

(三)、“死神之舞”题材的盛行

二、音乐艺术发展的成就

(一)、欧洲音乐的土壤

(二)、法、德、俄音乐的概况

第二章“死亡”主题在音乐作品中的诠释

一、作曲家对“死亡”主题的个性理解

(一)、母爱至尊—圣-桑

(二)、永恒的父爱——理查·施特劳斯

(三)、悲情的幸福——拉赫玛尼诺夫

二、具体表现手段的合理运用

(一)、音乐创作中“死亡”主题的多样构建

(二)、形式美法则的多样统一

三、音乐作品中不同“死亡”主题的殊途同归

(一)、作曲家对“死亡”本体理解的“殊途”

(二)、三位作曲家死亡观的多种同归

第三章“死之升华”对现实启示和意义

一、“死亡主题”文艺圣殿中的常青藤

二、死亡——人类精神的黑色花冠

三、音乐作品中的“死之升华”对现实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死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生话题,而且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思维存在的必然现象和结果;音乐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种表现手段,来描绘死亡,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死亡是一个古老的人生哲学问题,死亡主题的创作无论从远古还是近代都未曾衰落过;了解那些同时代的、曾光鲜一时的音乐家们,并分析他们在这一主题上的看法。 交响诗作为19世纪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始于19世纪中叶,盛行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而圣桑的《死之舞》、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拉赫玛尼诺夫的《死岛》分别处于交响诗的承接、辉煌、渐衰期,又分别以死亡为题材。三首作品除了采用一般作品中所惯用的的悲情手法描写死亡主题音乐的同时,还表现不同寻常的境界——“漠视”、“直面”、“彼岸”,故通过对三首交响诗进行解析,从而了解作曲家是如何面对和看待死亡这一题材,并使死亡这一主题在音乐作品中得到升华。 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关注的是三首交响诗创作时所处的时代环境。通过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以及文化、艺术、音乐的发展来阐释三首交响诗是如何被孕育的。第二章关注的是“死亡”主题在音乐作品中的如何被诠释的。分别以三位作曲家的个性、创作特点以及“殊途同归”的美学观点,在音乐作品中对“死亡”主题进行探究。第三章关注的是“死亡”主题音乐给予的启示及现实意义。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结合三首交响诗的自身特点,研究、反思“死亡”这一主题在音乐作品中意义及其升华。

著录项

  • 作者

    钱雪莲;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 音乐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志民;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交响曲;
  • 关键词

    死之升华; 音乐作品; 交响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