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归与超越:沈德潜诗学及诗教思想研究
【6h】

回归与超越:沈德潜诗学及诗教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贫寒与尊荣--沈德潜生平与诗学著述

(一)沈德潜的生平简介

(二)沈德潜的诗学著述

二、雅正与温厚--沈德潜诗论的性情观

(一)沈德潜性情论与诗教思想

(二)沈德潜性情论与雅正思想

1 雅正之论偏于正

2 立足雅正以求真

3 性情之真与知人论世

(三)沈德潜性情论与温柔敦厚

1 宽容自省的人格修养

2 委婉节制的感情表达

3 温柔敦厚的立意角度

三、现实与美刺--沈德潜诗论的宗旨观

(一)诗歌宗旨的作用地位

(二)诗歌宗旨与诗人性情

(三)诗歌宗旨与情诗品评

四、蕴藉与自然--沈德潜诗论的审美观

(一)蕴藉之美的论述

(二)蕴藉之美的实现

1 比兴手法的运用

2 不指切实事、意在言外

(二)蕴藉之美的解读

(三)自然之美的论述

(四)自然之美的实现

五、实践与落实--沈德潜诗论的宗唐观

(一)宗唐诗学观的成因

(二)宗唐诗学观的表现

(三)宗唐诗学观的承载

六、秉持与突破--沈德潜对诗教的提倡及超越

(一)沈德潜倡导诗教的原因

1 .对于当时诗坛创作风气及选学现状的不满

2 提升诗歌的地位与价值

3 诗学思想的通脱性

4.沈德潜的 师承和家学的影响

(二)沈德潜对于诗教思想的超越

1. 对“不怨”思想的突破

2 对于“不伤”理论的超越

3 对于“雅正”观点的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众多审美意识纷现的清代诗坛,沈德潜标榜“格调”说,提倡雄浑、高古、深沉的诗歌境界。在诗歌的审美品格方面,沈德潜提倡“品格既高,复饶远韵”。关于沈德潜的诗学思想,“格调”之说,前人已多论述。
   本文则是从沈德潜的“诗教”思想,与其“格调”论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对沈德潜的诗学思想,作一个详尽的透析。首先,从儒家诗教之中对于诗人温柔敦厚的性情的要求出发,沈德潜提倡要实现诗歌品格的高古,境界的壮阔,不是通过外在形式的模拟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磨炼诗人的雅正的性情,淬炼诗人温厚的襟抱。这样从精神内蕴径入方式,从而能够实现诗歌格高调古的崇高之美。沈德潜提倡诗歌创作应该反应社会政治现实,关乎人伦物用,有裨于人心教化,将传统儒家诗教的社会功用性与诗歌创作的宗旨相联系。同时沈德潜认为“宗旨”与诗人的“性情”紧密相连,从而将对于诗歌宗旨的探析,与对于诗人器识襟抱的品鉴结合起来。因为对于诗歌创作主体——诗人的重视,所以在诗歌的具体创作手法中,沈德潜注意凸显诗人的主体地位,如其才学之辩,意法之论。
   另外,沈德潜倡导通过在诗歌创作中对于儒家诗教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而且可以使诗歌表现出含蓄蕴藉的美感以及意味不尽的韵致,因此能够使读者理解并且认同诗歌所叙写的情感主旨,从而实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另外,比兴手法所创造的诗歌含蓄蕴籍的审美品格,能够使诗歌在冲和淡远的风神之中实现含蓄之美,在雄浑高古的境界之内体现蕴藉之味,从而既具有清高深眇的气韵,又能够实现雅健雄豪的气格,即“品格既高,复饶远韵”。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神韵论”和“格调说”内在的相通融合。此外,沈德潜并非一味地将“诗教”思想贯彻在所有的作品中,其从仁爱的精神出发,对于具体诗人及诗歌的评论,对儒家传统诗教思想有许多突破超越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