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
【6h】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一) 科学教育

(二) 科学课程

三、 研究现状

(一) 我国科学课程整体性历史研究

(二) 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研究

(三) 我国科学课程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 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意义

一、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

(一) 借鉴与模仿时期——盲目学习苏联的学科中心课程(1949--1957)

1.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造与调整

2. 中学科学课程的改造与调整

3. 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二) 自主与探索时期——开创具有本国特色课程体系(1958--1966)

1.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

2. 中学科学课程的改革

3. 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 停滞与破坏时期——科学课程进入认识误区(1966--1977)

1. 中小学科学课程陷入停滞

2. 科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四) 调整与尝试时期——课程全面改正与恢复(1978--1986年)

1.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

2. 中学科学课程改革

3. 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五) 改革与完善时期——课程全面改革与创新(1987年至今)

1.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2. 中学科学课程改革

3. 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二、 建国后影响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政治因素干扰

(二) 国外教育观念

(三) 国家教育经费

(四) 教师队伍建设

三、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经验

1. 打破传统思想,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2. 借鉴国外经验,创建本国课程体系

3. 突破传统分科教学,重视学科融合

4. 课程内容丰富,反映社会时代特色

(二)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教训

1. 传统文化观念仍占主体地位

2. 科学课程设置单一、交叉重复

3. 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不足

4. 科学教材编写偏离生活实际

5.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6. 忽视科学课程评价制度改革

7. 综合科学课程理论建设方面仍然薄弱

四、 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当代启示

(一) 加强学科联系,普及综合科学课程

(二) 合理设置科学课程

(三)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五) 完善科学课程评价制度

(六) 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七) 加强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成为科学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社会对科学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始终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无论是科学课程的设置、内容,还是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取向,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一直受历史、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历经多次变革,收效不甚明显。本文立足于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梳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轨迹,寻找影响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并将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核心概念,并对当前已有的相关领域研究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对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梳理,理清建国后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做进一步的阐述。
   第四部分根据对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的整理,分析这一历史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部分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当代启示,为加强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理论研究,完善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制度体系提供改革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