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慈善事业比较与启示
【6h】

中美慈善事业比较与启示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长期推行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和政府直接控制、配置社会全部资源,特别是长期的低工资政策,加上国家一穷二白的现状,就使得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一直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这些都在客观上阻碍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迅猛发展,生活水平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特别是大量的富人群体、阶层开始涌现,这些在客观上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我国第三次社会分配制度,在全社会普及慈善观念、发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社会必然选择。
   本文从慈善事业的理论研究开始,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回顾解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思想源泉与发展历程。作者根据美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成就、不完善的弊病。比较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与运行模式,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将美国慈善事业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对我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建设重点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明确了我国制定完善健全的慈善事业政策法规的必要性,特别是出台明确的遗产继承税、赠与税的税率政策;提出了完善我国慈善组织自身的建设的对策,以及慈善组织的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改善、营造社会慈善事业必须的环境模式;对于如何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慈善意识、如何科学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类社会慈善行为等都提出了明确意见;同时,对于如何重点规范和引导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也提出可行建议和对策。
   我国全民性的慈善事业虽然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取得不错成绩,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程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还不清晰。因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全民性的社会慈善事业,不仅可以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持、鼓励富人群体自愿捐助、帮助穷人群体,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目的。我们相信,通过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一定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的贫、富群体的对立、对抗心理模式,有效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