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沉思、抑制能力对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
【6h】

沉思、抑制能力对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产生机制的假说

1.1.1 过度概括化的情绪情感假设

1.1.2 过度概括化的认知资源假设

1.1.3 过度概括化的自我调节假设

1.2 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测量方法

1.2.1 自传体记忆测试

1.2.2 过去事件句子补全测试

1.3 沉思对抑郁、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影响

1.3.1 沉思的概述

1.3.2 沉思在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机制中的作用

1.4 抑制能力与沉思、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关系

1.4.1 抑制能力的概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1.4.2 抑制能力与沉思的关系

1.4.3 抑制能力对自传体记忆提取存在的影响

1.5 问题提出

1.5.1 抑制能力对沉思与抑郁的中介作用

1.5.2 沉思对抑制能力影响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调节作用

2.研究过程

2.1 抑制能力对沉思与抑郁的中介作用

2.1.1 研究方法

2.1.2 数据分析

2.1.3 讨论

2.2 沉思对抑制能力影响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调节作用

2.2.1 研究方法

2.2.2 数据分析

2.2.3 讨论

3.总讨论

3.1 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阐述

3.2 研究不足

3.3 未来研究的展望

3.3.1 拓展沉思与自传体记忆提取的神经机制的研究

3.3.2 完善沉思的定义

3.3.3 重视对沉思的干预策略

3.3.4 扩展相关思考模式的研究

3.3.5 完善自传体记忆测量方法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沉思思考风格问卷

附录2 沉思反应量表

附录3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4 简明自我调节问卷——冲动抑制分量表

附录5 过去事件句子补全测试——迫选版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对自我生活的记忆,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些个体在提取自传体记忆时却难以提取出具体的信息,而倾向回忆一类概括化的事件,临床心理学家们将此称为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并发现这种现象多出现于抑郁人群之中。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从情绪情感、认知资源与自我调节三个角度出发,对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产生的机制提出许多假说。通过对各个假说的比较分析,发现个体对无关信息抑制能力的大小是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是否出现的关键,同时沉思的思维模式对自传体记忆提取的也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沉思、抑制能力两者均与抑郁有很密切的关系,由于深受沉思、抑制影响的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也与抑郁密切相关,因此推测沉思、抑制可能是引发抑郁、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的共同因素。若能够了解沉思、抑制这两者引发抑郁或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的过程,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的产生机制,为心理干预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研究以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测量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两个问题:第一、抑制在沉思预测抑郁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二、沉思在抑制影响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中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在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沉思与抑制能分别预测未来的抑郁状态,其中,抑制在沉思预测抑郁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抽象评价性的沉思思考模式能够促进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3、具体形象的非沉思思考模式能够降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4、抑制能力高低不同个体的记忆提取效果所受思考模式影响的大小不同,其中高抑制能力个体比低抑制能力所受影响要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