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克纳中期作品(1929-1942)中的父亲形象
【6h】

福克纳中期作品(1929-1942)中的父亲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被阉割的’’父亲形象

一 《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先生

二 《当我弥留之际》中的安斯·本德仑

三 《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克德菲尔德先生

四、福克纳作品中“被阉割的”父亲所由产生

1 “被阉割的父亲形象”与福克纳本人的关系

2 “被阉割的父亲形象”的隐喻意义

第二章 强权式父亲形象

一 《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托马斯·萨德本

二 《八月之光》中的麦克依琴先生

三、《去吧,摩西》中的卡罗瑟斯·麦卡斯林

四 “强权式父亲”所由产生

1 “强权式父亲”与作者本人的关系

2 “强权式父亲”的隐喻意义

第三章 精神导师式父亲形象

一、《去吧,摩西》中的山姆·法则斯

二 《去吧,摩西》中的麦卡斯林·埃德蒙兹

三 精神导师式父亲的所由产生

1 精神导师式父亲与作者本人的关系

2 精神导师式父亲的隐喻意义

第四章 全人类的父亲——《去吧,摩西》中的老熊本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威廉·福克纳是上世纪前半叶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无论从表现内容和创作技法上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作品的重要性,关于他的研究成果更是汗牛充栋,但其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在国内似乎并未引起学界关注,至少是系统的论著并不多见。
  西方文学向来对于父亲形象或者说“父子关系”的主题极感兴趣,例如《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尤利西斯》这些经典作品对这个主题都有精彩的表现,或者说“父子关系”是西方文学的永恒的主题,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作品同样也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执着的探寻。我的论文试图从他中期作品(即巅峰期)所塑造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这些父亲形象的类型以及福克纳自身家庭及经历与其写作的某些微妙而不为人察的关系。最后,试图发掘这些父亲形象的隐喻意义。
  首先,在绪论部分我从总体上探讨福克纳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类型,并对之予以分类。
  其次,将福克纳中期创作中的“父亲形象”分为四个大的类型并逐一探讨。试图找到福克纳笔下的各种父亲形象与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联系,并进而升华至形而上的层面希图阐释某些象征层面的意义。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福克纳的创作与他本人经历密不可分,他笔下的众多的“父亲形象”无不源于作者身边的形象,而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又可与美国南方乃至整个美国的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