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传充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论蹇先艾与何士光的乡土创作
【6h】

从传充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论蹇先艾与何士光的乡土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贵州乡土世界

(一)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轨迹

(二)20世纪乡土文学理论及作家创作心态

(三)20世纪贵州乡土文化:“沙漠”里的“绿洲”

(四)20世纪贵州文学双子星:蹇先艾、何士光

二、蹇先艾、何士光乡土世界的构成比较

(一)乡村与乡民:农民的失语互看与乡民觉醒

(二)乡绅与乡民:人性的摧残自毁与人格践踏

(三)知识分子与乡民:理想的幻灭与追求

(四)代际关系:黑暗中的人间温情与前进中的安于现状

三、蹇先艾、何士光乡土世界异同探析

(一)地理环境的共同浸染:云贵高原的地域特征

(二)社会文化的殊途同归:多维审视与有所传承

(三)文学观念的不谋而合:批判启蒙与人道呼唤

(四)审美风格的各有千秋:“陌生化”与“暗色调”

(五)叙事模式的成功转型:乡土写实到乡土抒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乡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原型,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被文学家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以"乡土"为原型的创作和有关"乡土文学"的理论探讨就像群星一样分布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里,尤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20世纪贵州乡土文学虽然偏安于中国西南文学相对不发达的角落里,但仍然以蹇先艾、何士光为代表,构成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乡土文学"的概念最先由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提出,最初的创作实践也是由鲁迅完成。以鲁迅为代表,包括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黎锦明等人,共同组成了"乡土文学派"。论文基于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对贵州现代作家蹇先艾、当代作家何士光的乡土创作进行对比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梳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发展轨迹的基础上,简要概述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理论发展以及乡土作家的创作心态。然后把贵州乡土文学置于乡土文化的大环境下,据此引出20世纪贵州文坛的双子星--蹇先艾与何士光的乡土创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乡村与乡民、乡绅与乡民、青年与理想、代际之间四组关系的对比,来比较蹇先艾、何士光的乡土世界的异同:前者展现了现代贵州乡民话语权的缺失,人性的悲哀,青年理想的幻灭以及黑暗中人性的一丝温情;后者则表现了当代贵州农民人格遭到侵犯时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前进道路上部分青年的不思进取。 第三部分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文学观念、审美风格、叙事模式上来探究蹇先艾与何士光乡土世界构成异同的原因:两者都受到共同的云贵高原地域特征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上何士光传承了蹇先艾;在批判启蒙与呼唤人道的同时,两者分别利用"陌生化"与"暗色调"的审美方式,实现了从"乡土写实"到"乡土抒情"的转型。 总之,论文在细读蹇先艾与何士光乡土小说文本的基础上,比较二者构建的贵州乡土世界,进一步分析他们乡土构建异同的原因:由于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不同历史时期贵州乡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不同。事实上,作家在面对思想解放,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并存时,都在思考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并都努力为民众寻找一条最佳的文化出路,这种努力和思考在社会的变革期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程度上,这种思考和努力也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情感、思想、文化上的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