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欠发达地区的效果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6h】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欠发达地区的效果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概述

第三章 安徽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背景介绍

第四章 安徽省 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展开▼

摘要

财政均等化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不同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一致的财政待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间财力差异明显,导致各地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现不同层次的差异。本文主要以安徽省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希望通过分析研究,去进一步的指导和完善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好的承担着平衡区域间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分析为主,通过构建模型,计量分析,深入研究安徽省转移支付的实施效果。具体来看,在研究财力均等化方面,除了传统的财政能力系数,变异系数分析之外,还引入了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并在面板中引入了虚拟变量,分别研究了转移支付制度对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区的实施效果。在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由于衡量基本公共服务的指标非常多,本文引入了因子分析法,通过科学、规范的选取代表性的指标,使之更好的反映安徽省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水平。通过实证分析,从总体来看,随着中央对安徽省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安徽省也加大了对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力度,并且随着安徽省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地区间的绝对差异依然明显,地区间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水平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具体来看,一是安徽省直到2001年之后,才开始真正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在1999年之前,安徽省都是转移支付的净输出省;二是安徽省不断加大对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力度,在各个市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转移支付消除了25%到47%的人均财政收入差距,而且近几年这种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面板数据对皖北、皖中、皖南的分析,可以发现转移支付对皖北仅仅消除了20%的人均财政收入差距,而皖中、皖南分别比皖北高2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三是在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看出,皖北在整体上,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最差的地区,最好的是皖南;四是通过财力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财力均等化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