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研究——基于国际资本流动视角的分析
【6h】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研究——基于国际资本流动视角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创新

第2章 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银行脆弱性与金融脆弱性

2.1.2 银行脆弱性与银行风险

2.1.3 银行脆弱性与银行危机

2.1.4 国际资本流动

2.2 相关理论回顾

2.2.1 宏观视角的理论回顾

2.2.2 微观视角的理论回顾

第3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机理

3.1 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直接冲击

3.1.1 加剧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

3.1.2 使道德风险更易产生

3.2 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间接冲击

3.2.1 资产价格途径

3.2.2 利率、汇率途径

3.2.3 银行国际化途径

第4章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4.1 通过经常账户进行的资本流动

4.1.1 我国经常项目变动特征

4.1.2 通过贸易账户输入资本

4.1.3 通过经常转移输入资本

4.1.4 通过投资收益滞留输入资本

4.2 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进行的资本流动

4.2.1 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变动特征

4.2.2 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资本流动

第5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研究

5.1 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

5.1.1 银行脆弱性的衡量指标

5.1.2 计量方法的选择

5.1.3 实证过程及结果

5.1.4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5.2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分析

5.2.1 解释变量的选取

5.2.2 实证分析

5.2.3 检验结果分析

第6章 分散我国银行业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6.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环境

6.1.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1.2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6.2 加强资本流动监管,合理资本市场开放步伐

6.2.1 控制短期资本流入

6.2.2 大力推动外商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许多学者对历次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加快了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将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宏观经济状况以及银行业自身稳定性带来深远的影响,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因此,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对新时期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手段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银行体系脆弱性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论述了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我国银行脆弱性的机理,包括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加剧银行业道德风险,以及造成资产价格、汇率、利率的波动等间接途径,分析了当前我国国际资本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以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为主的现状;其次,本文借鉴了国内外现有的大量研究,利用动态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测度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指标,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进行了综合度量。通过对1991-2010年二十年间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随后,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银行脆弱性。具体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偿还外债能力的加强减轻了银行体系脆弱性,而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银行脆弱性。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到达弱化银行脆弱性,维持银行业稳定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