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研究
【6h】

湖南省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村劳动力

1.3.2 农村剩余劳动力

1.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3.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依据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1.1 二元结构理论

2.1.2 劳动力迁移理论

2.1.3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2.2 女性就业理论

2.2.1 女性就业动机理论

2.2.2 职业和收入方面的收入差异理论

2.2.3 女性主义关于女性就业的经济理论

2.3 人力资本理论

3 湖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3.1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况

3.2 湖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特征

3.2.1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多为中青年,转移性强

3.2.2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转移

3.2.3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收入偏低,增收欲望强

3.2.4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充裕,但多从事非农业劳动

3.2.5 专业职业技能缺乏且家庭束缚重

3.3 湖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培训现状与问题

3.3.1 提升职业技能途径不明且安排不尽合理

3.3.2 自发培训模式占主导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3.3 政府公共支出不足,政策有待完善

3.3.4 企业对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培训积极性不高

4 湖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分析

4.1 跟师学艺模式

4.1.1 跟师学艺模式简介

4.1.2 跟师学艺模式分析

4.1.3 跟师学艺模式不足

4.2 企业培训模式

4.2.1 企业培训模式的简介

4.2.2 企业培训模式的分析

4.2.3 企业培训模式的不足

4.3 公共培训模式

4.3.1 公共培训模式的简介

4.3.2 公共培训模式的分析

4.3.3 公共培训模式的不足

4.4 影响培训模式的因素与培训模式的选择

4.4.1 影响培训模式的因素

4.4.2 培训模式的选择

5 湖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

5.1 提升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5.2 调动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培训需求

5.3 消除培训外部性,激励企业参与培训

5.4 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5.5 加强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保障力度

5.6 改善政府管理服务,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体系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男女性别差异却尤为明显。“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和速度严重滞后于农村的男性劳动力”这种滞后不仅影响着农村劳动力整体转移的速度,而且还影响着社会家庭的稳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分析,研究适合其转移培训的基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探讨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传统的跟师学艺培训模式,认为跟师学艺模式在古代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次分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培训模式,发现企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周期取决于企业最终能从受训劳动力那获得使用价值的多少;然后结合湖南现有的公共培训模式,探讨了农村女性公共培训模式的供给问题,指出政府在公共培训模式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湖南现阶段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培训模式并辅之培训配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