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非参数估计和Tobit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分析
【6h】

基于非参数估计和Tobit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

1.1.2政策效果有限

1.1.3资源型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绿色经济的起源与定义

1.2.2绿色经济核算

1.2.3绿色经济效率核算

1.2.4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研究

1.2.5讨论与结论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内容

1.3.3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绿色经济效率及其核算模型构建

2.1 绿色经济效率相关概念

2.1.1效率

2.1.2绿色经济效率

2.2 绿色经济效率核算方法

2.2.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2.2.2方向性距离函数

2.3 模型指标的选择与核算

2.3.1 要素投入及产出

2.3.2 资本存量的核算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核算

3.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3.2 绿色经济效率核算结果分析

3.2.1全国呈“马鞍”型——东西部效率值高,中部低

3.2.2绿色经济效率波动上升

3.2.3区域差异内部成因分析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因素

4.1 理论分析

4.2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4.2.1模型选择

4.2.2变量的选择

4.3 Tobit模型回归结果

4.3.1全国Tobit回归结果

4.3.2东中西各地区Tobit回归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绿色经济发展状况

5.1.2绿色经济发展差异成因

5.2 建议

5.2.1全国统筹规划

5.2.2地区因地制宜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2002-2012年数据对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探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方向性距离函数(SBM),利用劳动力、资本、土地、水、电等资源性投入以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污染物排放等产出,估算绿色经济效率。对2012年绿色经济效率所反映的无效率水平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各要素对绿色经济中无效率部分的贡献率,确定影响因子,并运用Tobit建模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研究发现,鞍山等一部分城市始终处于绿色经济效率前沿面,并且位于效率前沿面的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呈“马鞍”型分布,东部、西部城市大多都处于效率前沿面。中部资源型城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虽然2002-2012年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仍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对2012年绿色经济所表现的无效率部分进行结构分析,通过要素的贡献率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对各因素在全国和各地区范围内分别进行Tobit回归,主要有几点结论:
  国内经济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我国正处于下降阶段;“污染天堂”假说和“结构红利”假说不成立;要素禀赋对绿色经济发展没有影响;政府控制污染能力影响不明;企业清洁生产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对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在东中西三个地区,“污染天堂”假说均不成立;要素禀赋差异对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存在微弱影响;产业结构的“结构红利”假说只在东部成立;政府控污能力只对东部地区有显著影响;企业清洁生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对东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均影响显著。
  据此,为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发展,一要加强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结构红利”;二要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国内技术创新,避免成为“污染天堂”;三要完善监督机制,逐步转向以民间监督为主,防止源头污染;四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专项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人力资本。为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政策应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放缓投资步伐,加快资本对内陆的转移,带动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共同发展。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纳高级人才。中部地区重点发展中心资源型城市,充分挖掘并发挥其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则应鼓励原料加工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逐步削减采掘业在GDP的比重,向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