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县财政分权对县级地方义务教育支出及差异的影响
【6h】

市-县财政分权对县级地方义务教育支出及差异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数据、方法与结构

1.3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评述

2.1财政分权理论

2.2 财政分权度的测量

2.3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的影响

第三章 1978年以后中国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历程

3.1 1978-1994年中国财政分权及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

3.2 1994年后中国财政分权及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

第四章 市-县财政分权的测量与分析

4.1财政分权指标的选取

4.2市-县财政分权度的测量与分析

第五章 市-县财政分权对县级地方义务教育支出水平及地区差异的影响

5.1方法与模型

5.2统计描述

5.3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级复杂政府层级的大国,当前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没有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采用“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财政分权体制不健全造成了当前义务教育供给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目前,在我国关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支出影响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因选用不同的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仅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采用了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财政分权指标,但义务教育在我国的主要供给者是县乡级政府,采用中央与省的分权度指标难免有失偏颇,当然,也有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将重点放在了县级政府这一责任主体上,但直接将县级的收支与所在省进行了对比,忽略了地市本级政府在财政关系以及义务教育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基于2009年全国县(市)级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方法,从不同角度选取六项财政分权指标,就市-县财政分权对县级地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水平与地区间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指标的选取上,本文从收入、支出及自主性的角度对我国财政分权进行了测量,同时,考虑到政府基金及预算外收支管理的不规范性,于是又从不同口径对财政分权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的市县级政府间的财政分权度进行了描述,更为准确、全面的得出财政分权对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影响的实证结论:
  首先,从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口径分析,目前财权与支出责任的不匹配导致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水平的严重不足,市-县财政分权化程度的增加会降低地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水平;其次,面对分税制改革后财力向上集中而事权不断下放所造成的收支缺口,地方政府更多地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无论是一般分权指标还是全口径分权指标,支出分权对教育的负影响总是超过收入分权;此外,现行财政体制必然带来地方资金的不足,地方政府通过非预算融资的方式进行资源竞争,结果会导致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局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利于资源在所有地区实现公平、有效的配置,因此,市-县财政分权拉大了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水平的地区间差异。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在财政分权这一总体框架下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合理划分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责任,加强县级政府管理的责任和自主权、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非预算资金的管理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