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额支出研究
【6h】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额支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研究设计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额支出理论分析

3.1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

3.2个人账户养老金超额支出成因分析

第四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额支出经验分析

4.1数据来源和模型构建

4.2相关变量的设定与取值

4.3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个人账户支出相关参量敏感性分析

5.1调降个人账户继承比例的敏感性分析

5.2推迟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

5.3增加计发时间的敏感性分析

5.4提高缴费率的敏感性分析

5.5提高记账利率的敏感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及政策调整建议

6.2政策补充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趋势的背景下,养老金支付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人口结构变化、企事业单位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带来影响,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下的财务平衡问题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应运而生。国务院于1997年和2005年两次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明确了中国统账结合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转轨带来了巨大的隐性成本,并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规模地处于空账运行状态,人们较少关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未来的运行状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运行以来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未来给付期是否面临基金超额支出的隐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研究从“遗产差”和“长寿差”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了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超额支出的原因,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完全生命表,保险精算理论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在“标准人”假设下构建了新制度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付模型。根据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以及经济发展走势设定相关参数,对1997年至2015年间的城镇参保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超额支出进行了模拟实证研究,并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依据研究对超额支出的界定,通过模拟实证结果发现,自1997年新的保险制度实施截止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在远期积累巨大的超额支出,其中“长寿差”(73岁到105岁因长寿支出)占到总超额支出95%的比重,“遗产差”(61岁到72岁因继承支出)占比5%左右,这让我们有理由反驳理论界关于将早逝者个账余额充公的观点。而通过对相关参量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年龄短期内不能显现对“长寿差”的补益效应,若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有必要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以后。类似提高缴费率或记账利率等方面的对策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的递增,对缓解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远期的支付能力无实效性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研究分析结果着重提出通过增加计发时间减少单位时间内养老金支出额,以及积极探索养老金增值渠道,改善养老基金收益状况等建议,意在缓解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于自身制度性的缺陷在未来可能承担的资金支付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