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患病行为实证研究——基于G县一个行政村的调查
【6h】

农村居民患病行为实证研究——基于G县一个行政村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研究综述

1.1医学人类学与医学社会学的患病行为研究

1.1.1对“疾病”的社会文化反应

1.1.2患病行为理论

1.2身体社会学的探讨

1.3政府参与的、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政策

1.3.1面向农村的健康保障制度

1.3.2面向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2.1研究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2.2研究理论选择与研究思路

2.3研究假设与核心概念

2.3.1研究假设

2.3.2核心概念及其操作化

2.4研究方法

2.5样本选择

2.5.1调查地点的选择

2.5.2样本的选择与使用

第三章“疾患”概念构建与健康贫困

3.1农村居民的疾病观念

3.2“健康”与“疾患”的概念构建

3.3 K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3.4 K村居民的疾患谱

3.5职业病

3.6小结

第四章就医选择、民间疗法与健康贫困

4.1就医选择

4.1.1 K村居民就医费用支付方式

4.1.2就医时机选择

4.1.3就医地点选择

4.1.4医药偏好

4.1.5结构性因素差异下的就医行为

4.2民间疗法:自我治疗与替代医疗

4.2.1民间偏方的使用

4.2.2草药师的“打药”

4.2.3仪式

4.2.4自我治疗

4.3小结

第五章医疗卫生政策与健康贫困

5.1国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中的村卫生室

5.2医疗保障机制:家庭保障、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

5.2.1家庭保障

5.2.2合作医疗

5.2.3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救助制度

5.3小结

第六章研究发现与讨论

6.1研究发现

6.2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居民患病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从农村居民的患病行为出发探讨当前农村居民中存在的“健康贫困”现象:居民因为缺乏健康意识,维持身体健康的能力低下,处于疾患状态时恢复健康的能力和机会缺乏以及由此导致或加剧的经济贫困。 本研究基于湖南省G县一个行政村的实证调查发现:(1)村民通过熟人社会的生活经验来体验患病行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乡土社会”的疾患概念。这套疾患观念又作为患病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居民对就医时机、就医地点以及治疗行为方式的选择。基于生活经验构建的“疾患”概念不仅是农村居民“健康意识”不足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农村居民“健康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2)尽管农村居民也存在职业、经济水平方面的阶层分化,但是其患病行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结构性差异。农村居民的患病行为不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3)民间偏方、草药、仪式以及其它形式的民间疗法成为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有益补充,并广泛用于村民们日常疾患或疑难杂症的治疗之中;(4)村级卫生室在“熟民社会”中对于维护村民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村级卫生室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具有较高的可及性。基于“熟悉”而产生的信任关系让村民们更愿意在村卫生室就医。 从目前我国村级卫生室资源配置的情况来看,卫生资源投入不足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进而导致了农村居民健康机会的缺失。整体性的农村居民“健康贫困”成为一种必然性结果。要解决农村居民的健康贫困问题不仅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现代医学科学健康意识的教育与普及,更应制定适宜的社会医疗卫生政策,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切实保障村民的健康权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