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桩西北部滩海地区馆陶组成藏条件研究
【6h】

桩西北部滩海地区馆陶组成藏条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概况

1.1勘探现状

1.2地层发育特征

1.2.1前第三系

1.2.2下第三系

1.2.3上第三系

1.3构造特征

1.3.1主要断裂特征

1.3.2东、西部构造的差异

第二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2.1基准面旋回的划分

2.2河流相基准面旋回对比

第三章沉积体系特征

3.1沉积特征

3.1.1辫状河

3.1.2曲流河

3.2地质—地震沉积相解释模式

3.3沉积体系演化特征

第四章馆陶组成藏条件

4.1油源条件

4.1.1生油条件分析

4.1.2油气来源划分

4.2储层特征

4.3储盖组合条件

4.3.1馆下段储盖组合

4.3.2馆上段储盖组合

4.4圈闭条件

4.5运聚条件

4.5.1网毯成藏体系概念

4.5.2网毯成藏体系的构成

4.5.3桩西北部滩海地区网毯油气运聚

第五章馆陶组油藏类型及油气主控因素分析

5.1油藏类型

5.1.1构造油气藏

5.1.2岩性油气藏

5.2油气主控因素分析

5.2.1西部老河口地区油气控制因素

5.2.2桩西北部滩海地区油气东部控制因素

5.3油气富集特征

5.3.1西部油气富集特征

5.3.2东部油气富集特征

第六章油藏描述技术

6.1地质建模

6.1.1地质结构特征

6.1.2速度特征分析及地震相模式建立

6.1.3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6.2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技术

6.2.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正演模型技术标定储层

6.2.2水平切片技术

6.2.3层拉平技术

6.2.4三维可视化技术

6.2.5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技术

6.2.6相干分析技术

6.2.7频谱分解技术

6.3含油性判识技术

6.3.1模糊神经网络含油性预测

6.3.2综合含油性预测

6.3.2地震与测井结合含油性预测

第七章认识及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桩西北部滩海馆陶组隐蔽性油藏具有构造复杂多变、储层分布零散、沉积成藏规律不清等特点,且又地处滩海不利直井钻进等因素,构造上受埕东断层、长堤断层、埕北断层及埕北30南断层控制,发育了以横向运移为主的构造岩性油藏。本文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应用水平切片、相干分析、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馆上段河道砂体进行描述追踪、透视,分析了该区馆陶组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取芯井为依据,建立单井相模式,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确定了本区河流相沉积发育规律;利用多种定性、定量的砂体综合描述技术对砂体进行追踪描述;通过典型油藏解剖,分析了该区馆陶组的主要油藏类型、成藏条件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主要分析了斜坡油气聚集带和断裂油气聚集带。通过分析明确了该类型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条件及分布的构造特征,从而为该类型油气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