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蜀南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6h】

蜀南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1.2.2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研究现状

1.2.3研究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与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3.1存在的问题

1.3.2课题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

1.5论文工作量

1.6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油气地质概况

2.1地理及构造位置

2.2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1地面构造

2.2.2地腹构造

2.2.3断层

2.3须家河组地层划分

第3章须家河组储层特征

3.1储层岩性特征

3.1.1岩石特征

3.1.2碎屑颗粒特征

3.1.3填隙物特征

3.2储层物性特征

3.3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3.3.1储层的分布

3.3.2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

4.1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布

4.1.1烃源岩厚度的统计分布

4.1.2烃源岩的平面分布

4.2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4.2.1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4.2.2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4.2.3有机质丰度

4.2.4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

4.3须家河组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

4.3.1天然气组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4.3.2凝析油碳同位素组成

4.3.3凝析油饱和烃色谱特征

4.3.4天然气浓缩烃与凝析油对比

第5章古构造演化特征

5.1古构造研究意义

5.1.1古构造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5.1.2古构造的勘探前景

5.2埋藏史恢复

5.2.1岩石孔隙度与埋深的关系

5.2.2地层剥蚀厚度

5.3古构造演化特征

5.3.1须二段底界古构造演化特征

5.3.2须四段底界古构造演化特征

第6章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机制及成藏模式

6.1气水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6.2天然气运聚成藏时期

6.2.1源岩有机质大量生、排烃时期

6.2.2圈闭形成时期

6.2.3盖层形成时期

6.3天然气充注方式分析

6.3.1天然气运聚相态

6.3.2天然气运聚途径

6.3.3致密储层充注机理

6.3.4高孔高渗储层充注机理

6.4油气成藏模式

6.4.1油气成藏事件综合分析

6.4.2油气成藏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勘探程度低,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仅有33口,获工业气井18口。非目的层井在钻遇该层时也有较频繁的油气显示,说明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有一定潜力,具有较为广阔的勘探前景。但荷包场一永安桥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实践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水关系复杂,气水不严格受构造控制,在不同构造部位,都可能产气、产水,或者气水同产,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 本文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方法开展了荷包场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臧模式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须家河组烃源岩主要为须一、三、五段泥质岩,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的有机质类型应该以Ⅱ2~Ⅲ型为主,煤岩的机质类型则主要是Ⅲ2型,目前正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早期演化阶段。 (2)须家河组在须六段、须四段和须二段储层主要产天然气(局部伴有少量的凝析油)。通过气/源对比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天然气来自为自身煤系烃源岩,主要属于成熟腐植型成因的天然气。 (3)利用盆地模拟技术,系统地恢复了各地层的剥蚀厚度及压实厚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须二段、须四段各段的古构造图及发育史图,指出荷包场~永安桥须家河组的古构造演化总体上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 (4)利用构造热演化法和古温标法过对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进行恢复,从上三叠统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来看,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的大量生烃和排烃期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一白垩纪末期,其成藏时期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初期。 (5)须家河组储层物性总体较致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阻力(毛细管力)较大,浮力作用较微弱,以气体膨胀动力为主。在成藏事件综合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天然气近距离运聚成藏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