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动静脉瘘形成对下腔静脉壁及其MCP-1表达的影响
【6h】

大鼠动静脉瘘形成对下腔静脉壁及其MCP-1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 1实验动物:

2 2实验分组:

2 3实验试剂与仪器:

2 4实验方法:

2.4.1动物模型的建立

2.4.2标本采集

2.5病理切片形态学检测:

2.6分子生物学检测:

2.6.1免疫组化切片的制备

2.6.2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

2.7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结果

3.1造痿成功后下腔静脉的情况

3.2组织形态学改变:HE染色

3.3免疫组化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MCP-对AS和VT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观察下腔静脉局部血流动力学和静脉壁剪切力改变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改变,并分析其与下腔静脉重塑的关系。 方法SD大鼠4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组。实验组行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动静脉造瘘术,对照组则仅行阻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分别于术后1、2、4、8周取下腔静脉标本,行HE染色,在镜下测量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腔静脉的周长,观察下腔静脉内膜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观察、分析MCP-1的动态表达。 结果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动静脉瘘形成1周后,下腔静脉明显扩张,测得实验组下腔静脉周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之后呈时间增长趋势;成模后第2周起下腔静脉内膜开始增生,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第8周时下腔静脉内膜增生最明显;MCP-1于术后第2周开始表达(p<0.01),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上调,术后第8周表达最为明显(p<0.01),所有标本中未见血栓形成。对照组各时间点的下腔静脉内膜均未增厚, MCP-1表达均呈阴性。 结论动静脉瘘形成后下腔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静脉壁血流剪切力增高使血管持续性扩张;静脉壁FSS突然增高时MCP-1不表达或低表达,静脉内膜增厚同时出现MCP-1的表达,并随静脉内膜的增厚表达逐渐增强;静脉内膜增厚与MCP-1的表达在时间上一致,推测静脉内膜的增厚与MCP-1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