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期农村居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证研究——以周口市川村为例
【6h】

转型期农村居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证研究——以周口市川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问题的缘起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纠纷观的研究

1.2.2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

1.3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

1.4概念界定

1.5研究设计

1.5.1研究目标

1.5.2研究假设

1.5.3研究方法

1.5.4研究变量

1.6调查地点的选取和样本基本资料

1.6.1调查地点的选取

1.6.2样本的基本资料

第二章川村的概况

2.1经济与产业

2.2观念与文化

2.3家庭与环境

第三章转型期农村居民的纠纷观

3.1纠纷观的转变

3.2纠纷观转变的经济基础

3.3纠纷观转变的文化支持

3.4大众媒体的影响

3.5普法教育的开展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纠纷的解决方式

4.1家庭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4.1.1家庭纠纷的类型

4.1.2家庭纠纷的解决方式

4.2邻里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4.2.1邻里纠纷的类型

4.2.2邻里纠纷的解决方式

4.3村外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4.3.1村外纠纷的类型

4.3.2村外纠纷的解决方式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影响村民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因素分析

5.1农村解决纠纷的权力结构

5.1.1乡人民调解委员会

5.1.2乡司法所

5.1.3人民法庭

5.1.4村人民调解委员会

5.1.5家族调解

5.1.6邻里调解和亲友调解

5.1.7律师事务所

5.2解决方式选择的理性化考量

5.3家庭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5.4邻里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5.5村外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6.1研究发现

6.2研究讨论

6.3研究展望

6.4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论文立足于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川村为表述对象,分析了转型期农村居民在纠纷观支配下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存在的社会原因,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纠纷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野展开实证研究。在实证调查获取的数据和个案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村民的纠纷观研究后发现:村民的纠纷观已由传统社会中“厌诉”、“无诉”的观念转变为“想诉”的观念。村民在解决纠纷时针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村外纠纷分别采用不同的解纷规则。根据对村民解纷规则选择的不同,展开对影响村民选择解决方式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村民对解纷规则的选择是出于现实理性的考虑;(2)转型期农村社会解纷规则多元现象存在的社会合理性;(3)农村经济的导向是法治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