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6h】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中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体重200-300克,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生理盐水(NS)对照组20只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它两组大鼠双眼于视网膜下注射玻璃酸钠建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造模前4小时EPO治疗组大鼠于腹腔中注射5000IU/kg,NS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1h,6h,12h,24h,72h处死大鼠,摘取眼球,固定切片。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 1.正常大鼠视网膜HE染色层次清楚,结构整齐。 2.NS对照组及EPO治疗组在视网膜脱离后1小时即出现了视网膜水肿;脱离后72小时内,两组均出现了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细胞数目减少,内、外节损害等变化,EPO治疗组较NS对照组外核层细胞数目多,内外节损害轻,视网膜层次结构清晰。 3.Tunel染色示正常视网膜基本为阴性。视网膜脱离后1小时两组均出现凋亡细胞,随脱离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加。EPO治疗组在视网膜脱离后1,12,24,72小时后节细胞及内核层计数与NS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EPO治疗组在视网膜脱离后12,24,72小时后外核层计数分别与NS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视网膜脱离72小时内,视网膜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各层均出现了凋亡细胞,随脱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腹腔注射EPO能减少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所致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凋亡。

著录项

  • 作者

    刘骁;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大学;
  • 学科 眼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罗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74.12;
  •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