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氧浓度通气对等容血液稀释机体氧代谢及血SOD和MDA的影响
【6h】

不同氧浓度通气对等容血液稀释机体氧代谢及血SOD和MDA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对象的选择

2.2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3麻醉及实验内容

2.4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结果

3.1患者一般情况和围麻醉期若干参数的比较:

3.2患者围术期Hct、Hb的变化

3.3患者血液稀释过程中氧代谢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3.4动静脉氧分压及物理溶解(P)与化学结合(C)氧含量的变化

3.5患者血清SOD及MDA的变化

第四章讨论

4.1机体氧代谢的监测指标的选择

4.2生理状态下的氧供和氧耗

4.3不同吸氧浓度对ANH氧代谢的影响

4.4不同浓度氧通气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4.5不足及展望

第五章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氧通气对等容血液稀释时氧代谢的影响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全麻不同氧浓度通气下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机体氧代谢以及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氧浓度对ANH时氧代谢和机体抗氧化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实施ANH合适氧浓度的选择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方法:择期椎体内固定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35%组、50%组、100%组,分别吸入35%、50%、100%浓度氧。麻醉诱导开始各组均给予35%浓度氧吸入,血液稀释前即刻维持35%组吸氧浓度不变,50%组吸氧浓度调至50%,100%组吸氧浓度调至100%,目标Hct为30%,采血量(ml)=体重(kg)×70×(基础Hct-目标Hct)/0.5×(基础Hct+目标Hct),约20~30分钟完成采血,采血过程以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波动不大为宜(即HR、MAP波动小于10%),同时由中心静脉补充等量胶体液万汶,当患者Hct<25%时开始回输自体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注异体血。分别于血液稀释前即刻(T0),血液稀释后30min(T1),血液稀释后1h(T2),自体血回输前即刻(T3),自体血回输后1h(T4)记录HR、CVP、MAP的变化;并抽取动脉和中心静脉血作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摄取率(ERO2),并评估病人氧代谢变化,所采集中心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行SOD、MDA的检测。 结果:各组患者Hct、Hb在血液稀释后明显降低,且在T1均达到预定值,在T3降至最低,Hct均在25%左右,患者Hct、Hb在各时间点的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T0相比,血液稀释后各组CaO2、CvO2逐渐降低,ERO2逐渐升高,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在血液稀释至T3后均显著降低,各组动脉血乳酸(ABL)在血液稀释过程则呈先降低(T1、T2)后升高(T3)的变化,变化有显著差异,以上指标在血液稀释至最低(T3)时变化最显著,三组中以35%组变化最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稀释过程除35%组ABI_,在T3时刻为(2.35±0.42)nmol/L,余各值均在代偿范围或处于临界值。三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和静脉氧分压(PvO2)随通气氧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各组PaO2在血液稀释后T1~T4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物理溶解氧含量(P)及其在CaO2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类似于PaO2。三组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浓度逐渐增加,SOD活力35%组从T3,余两组从T1开始显著降低,以100%组降低最明显,组间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MDA浓度的变化组间与组内显著差异的时间与SOD类似,以100%组升高最明显。 结论:中度等容血液稀释(Hct为25%)时,35%氧浓度可基本满足机体氧代谢需要,未发生明显缺氧,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于或大于50%氧浓度通气对于进一步血液稀释的耐受性较35%氧浓度通气可能更有优势。在短时间内(不超过5h),随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增加,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浓度逐渐增高;35%通气氧浓度对椎管减压术患者SOD和MDA影响最小,纯氧影响最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