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受众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戏曲的成就
【6h】

从受众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戏曲的成就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本文之理论视角

0.2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戏曲观众的身份结构和演变

1.1 古代戏曲观众的身份结构

1.1.1 军士

1.1.2 商贾

1.1.3 农民

1.1.4 文人士大夫

1.1.5 女性

1.2 观众身份结构之演变及影响

第二章 不同戏曲观众群体的观剧需求异同分析

2.1 娱乐需求之异同分析

2.2 情感需求之异同分析

2.3 审美需求之异同分析

第三章 戏曲理论、表演及创作对观众需求的把握与迎合

3.1 对观众娱乐需求的把握与迎合

3.2 对观众情感需求的把握与迎合

3.3 对观众审美要求的把握与迎合

3.4 汤沈之争——受众需求差异下的理论与创作之分歧

3.4.1 论争的背景与发生

3.4.2 论争的本质

3.5 以观众反馈看受众需求满足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古代戏曲观众的身份结构主要可以分成军士、商贾、农民、女性和文人士大夫五类。随着朝代变迁,观众群体的身份结构比例亦不断变化,尤其突出的是明代以来文人观众群体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影响也逐渐开始出现,“汤沈之争”就是这种变化在戏曲理论上的反应。由于文人的爱好与参与,明代开始,戏曲出现了许多变化,如剧本体质规范化、曲体格律化、戏曲题材部分文人化、戏曲作家主体意识强化,此外戏曲曲词和表演艺术等方面都有了雅化和提高。由于观众群体不同,其观剧需求自然也会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娱乐需求、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而戏曲一旦成为“场上之作”,那么赢得更多的观众、谋求更多的利润就成为必然要求,因此,为了得到观众青睐,戏曲作者、演员和理论家对观众的不同观剧需求进行了把握和迎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所述,可以说,古代戏曲的成功与辉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不同观众群体的不同观剧需求的把握与迎合。由此反思我国现代戏曲市场,可以发现,与古代相比,观众群体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也有所改变,但古代重视观众、以观众需求为先导的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戏曲界借鉴。如果现代戏曲能够通过变革来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未尝不能重振辉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