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印度竞争法研究
【6h】

印度竞争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0.1研究对象与范围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0.3本文的研究意义

0.4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印度竞争法的发展历程

1.1 1969年《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

1.1.1制定1969年《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的主要动因

1.1.2基本框架

1.2 1991年《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修正案》

1.2.1修订的原因和背景

1.2.2修改的主要内容

1.3 2002年《竞争法》与印度竞争法的发展

1.3.1 2002年《竞争法》立法背景

1.3.2 2002年《竞争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变革

1.4 2007年《竞争法修正案》与印度竞争法的完善

1.4.1 2007年《竞争法修正案》颁布的动因

1.4.2修改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印度《竞争法》的规制对象

2.1禁止规定

2.1.1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2.1.2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2.1.3禁止损害竞争的联合

2.2适用除外和豁免

2.2.1适用除外

2.2.2豁免

第三章印度竞争法执行机构

3.1印度竞争法执行机构的发展历程

3.1.1竞争法执行机构的起步阶段

3.1.2竞争法执行机构的定型阶段

3.1.3竞争法执行机构的完善阶段

3.2印度竞争委员会

3.2.1竞争委员会的组成

3.2.2竞争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责

3.2.3竞争委员会的职权

3.3竞争上诉法庭

3.3.1竞争上诉法庭的组成

3.3.2竞争上诉法庭的职责和职权

3.4行业监管机构

第四章印度竞争法的制裁手段

4.1制裁手段的概述

4.2罚款

4.2.1宽免政策

4.3损害赔偿

4.3.1损害赔偿的内容和特点

4.4拆分企业

4.4.1拆分企业的含义与性质

4.4.2拆分企业在印度竞争法中的适用

4.5刑事制裁

4.5.1刑事制裁在印度竞争法中的适用

4.5.2印度竞争法刑事制裁的特点

第五章印度竞争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5.1完善域外适用,保护本国竞争

5.2引入适用的制裁手段

5.3发挥私人主体在竞争法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5.4设立独立、权威的竞争法执行机构

5.5促进竞争的重要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印度竞争法经历了从1969年《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Monopolies and Restrictive Trade Practices Act,1969)到2002《竞争法》(The Competition Act,2002)再到2007年的《印度竞争法修正案》(The Competition Amendment Act,2007)的发展过程。在这期间,印度竞争法经历了从不完善到完善,并完成了从“控制垄断”到“促进竞争”的转变。印度竞争法的适用范围是除政府和公营企业以外的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人和法人。印度《竞争法》的规制对象包括限制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联合行为三种。对知识产权协议和出口协议适用除外制度。印度竞争法的主要执行机构有印度竞争委员会、竞争上诉法庭和行业监管机构。在印度竞争法中主要的制裁手段是罚款、损害赔偿、拆分企业和刑事制裁四种。除此之外还包括责令修改、终止协议或行为和排除侵害等处罚手段。印度《竞争法》规定了对当事人主动交代的宽免政策。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较早制定竞争法的国家,它成功借鉴了发达国家竞争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同时也充分地结合了本国的国情。印度竞争立法的基本经验对我国反垄断有借鉴意义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