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表达率及干扰素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
【6h】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表达率及干扰素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树突状细胞在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与健康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表达率的状况及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DC亚群表达率的影响,以探讨慢性丙肝持续感染对DC功能的影响及干扰素治疗对DC亚群表达率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共50例。研究组30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20例,为健康人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亚群表达率,RT-PCR方法测定HCV-RNA定量,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患者的丙肝基因分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DC亚群表达率与正常人作对比,DC亚群表达率在不同基因分型患者中的改变,在HCV-RNA定量不同的患者以及不同转氨酶水平患者中的改变,同时动态观察DC亚群表达率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观察不同情况时慢性丙肝的治疗效果。 结果: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DC1、DC2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HCV-RNA<2.0+E006的患者DC1、DC2表达率较HCV-RNA≥2.0+E006的患者高(P≤0.05);ALT水平不同的患者的DC1、DC2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基因分型不同的患者因例数较少DC1、DC2表达率未做相关统计。 ②慢性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4周后DC1、DC2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12周后的DC1表达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12周后达到RVR和cEVR的患者较未达到的患者DC1、DC2表达率明显偏高;ALT水平不同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基因分型不同及HCV-RNA病毒载量不同的患者例数较少未做相关统计。 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缺陷,DC1、DC2表达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HCR-RNA的载量可影响患者DC1、DC2表达率;干扰素治疗可影响患者DC1、DC2表达率、促进DC功能恢复,并且其疗效与ALT的水平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