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1988~2007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
【6h】

湖南省1988~2007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湖南近20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发病和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湖南省1988~2007年狂犬病法定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对湖南省2004~2007年1059份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潜伏期长短的影响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疫苗的影响因素。
   结果:1988~2007年20年间,湖南省共报告狂犬病例4401例,年均发病率为0.35/10万,疫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全省14个市(州)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多集中在湘南与湘中地区,永州、郴州、邵阳、衡阳、怀化5个市共报告2378例(占全省54.03%)。发病数以7~10月较多,2~4月较少;发病率最高是5~9岁年龄组,其次是10~14岁、65~69岁年龄组。农民占的比例最大(61.21%),其次是学生(18.95%)。1059例狂犬病例中,潜伏期范围为7天~2760天,潜伏期中位数是56天,病程范围为0~13天,病程中位数是3天。病例潜伏期长短与年龄、职业、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理方法、伤口冲洗、伤口消毒、伤口缝合、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疫苗、暴露前免疫、以及伤人动物种类、伤人动物来源、动物伤人因为、共13个因素有关(经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P<0.05)。暴露程度为Ⅱ级(OR=0.450,95%CI0.247~0.820)、未处理(OR=0.365,95%CI0.173~0.768)、伤口处理方式为其它(OR=0.102,95%CI0.023~0.464)是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的保护因素,医疗机构处理(OR=31.467,95%CI13.839~71.550),伤口处理方式为伤口冲洗(OR=2.300,95%CI1.145~4.622),伤口处理方式为伤口缝合(OR=2.556,95%C11.090~5.993)是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
   结论:湖南省狂犬发病经历了1988-1996年下降期后,近年来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家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不高、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的因为,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狂犬病防制的主要措施。
   目的: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状况,建立狂犬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平台,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月在狂犬病高、中、低发病地区按照分层抽样原则分别选择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5个县(市、区),2007年4月~2008年3月选择在全省14个市州的14个县(市),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市售家犬的脑组织标本,冷冻条件下送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初筛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和巢式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核酸进行确证。
   结果:2005~2008年共检测犬脑组织标本1613份,通过DFA检测阳性80份,而经巢式RT-PCR确证阳性标本为67份,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为4.15%。2005~2006年检测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家犬感染率分别为1.83%、7.24%、5.88%、2.63%、1.97%,不同的地区犬只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3,P<0.05)。2007~2008年检测邵阳县、湘乡市、茶陵县、蓝山县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6.87%、13.83%、10.42%、6.94%,其余10个县未检测出阳性标本,不同的地区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6,P<0.01),以邵阳市、永州市、湘潭市等地区的家犬感染率较高。
   雄性、雌性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是4.68%和2.85%(x2=2.556,P>0.05);大型、中型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57%和3.02%(x2=1.542,P>0.05);成年犬、幼年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95%和1.57%(x2=11.133,P<0.01);注射、未注射过兽用狂犬疫苗的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为1.29%、4.63%(x2=762,P<0.05);春、夏、秋、冬季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56%、7.53%、2.31%、3.23%(x2=22.254,P<0.01)。
   2005~2006年各监测点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与2006年各监测点人间狂犬病发病率呈正相关(Pearson r=0.796,单侧P=0.047);2007~2008年各监测点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与2007年各监测点人间狂犬病发病率秩次也呈正相关(Spearman r=0.900,单侧P=0.019)。
   结论: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较高,而且与人间狂犬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需加强犬只免疫,严格犬只管理,遏制人间狂犬病疫情的发生。DFA法和巢式RT-PCR在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监测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目的:了解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病毒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病毒的变异动态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将在狂犬病高、中、低发病地区的5个代表性县(市、区)所获狂犬病毒株N基因进行测序,然后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分析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利用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将N基因片段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湖南省内历年狂犬病毒株、国内外狂犬病毒疫苗株、国内代表性狂犬病毒株、国外代表性的狂犬病毒株的核苷酸、氨基酸进行同源性比对、系统发生分析。
   结果:湖南省2006年分离的20株病毒均为基因1型,各株间N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88.8%~100%(中位数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9.2%~100%(中位数99.6%),系统发生可以分为A、B、C三群;与湖南省内历年狂犬病病毒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8.5%~100%(中位数97.9%),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中位数99.6%),系统发生分为A、B、C三群,狂犬病病毒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与国内外狂犬病疫苗株比较,研究毒株与中国疫苗株CTN同源性89.9%~94.2%(中位数90%),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代表性狂犬病病毒株比较,湖南省狂犬病病毒株与贵州、湖北、广西等周边相邻省份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江苏、河南等省份的毒株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系统发生可以分成A、B二个大群,A组以中国东部为主,B组以中国西部为主。与国外代表性狂犬病病毒株比较,系统发生可分为二个大群,本研究分离的20株狂犬病病毒全被分在同一组群,与印度尼西亚狂犬病病毒株进化关系最近且分在属同一分支,但与亚洲其他国家、美洲、非洲、欧洲等的狂犬病病毒株进化关系较远。
   结论:湖南省2006年分离的20株狂犬病病毒均为基因1型。湖南省内狂犬病毒株N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湖南省狂犬病毒株与国内邻省或较远的多个省份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毒株与亚洲印度尼西亚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洲的亲缘关系较远,狂犬病毒株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征,狂犬病毒株与中国疫苗株CTN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在湖南省使用CTN疫苗株效果可能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