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6h】

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脑梗死后常引起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 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 VCIND)。VCIND病情较为隐匿,不易被临床医师识别,随时间推移和病情发展,多数VCIND将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导致不可逆性的损害。由于在VCIND阶段,有多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存在,如在VCIND时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将有可能推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因此正确地早期诊断VCIND,具有重大的预防意义。针对脑梗死后VCIND的诊断,需明确其临床、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特征。VCIND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当前国内外对于脑梗死后VCIND影像学特征有不少研究,但目前没有公认的影像学标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特征,以期为早期诊断和实施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将所有样本人群分为两组:脑梗死后VCIND组100例,脑梗死认知功能正常组(NoCI组)11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I等检查并详细记录其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导致的VCIND及NoCI患者的影像改变进行研究,研究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显示的脑梗死病变部位、数量和病灶大小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MRI显示白质疏松(WML)的部位和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MRI显示脑萎缩线性测量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结果:
   一、单因素分析显示:
   1.①脑梗死后VCIND组患者梗死灶,以左侧半球梗死、额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梗死发生率高于NoCI组,有统计学差异。
   ②脑梗死后VCIND组患者脑梗死灶数目≥3个的发生率多于NoCI组,有统计学差异。
   ③脑梗死后VCIND组患者中等大小脑梗死灶的发生率大于NoCI组,有统计学差异。
   2.脑梗死后VCIND患者常合并脑白质疏松,VCIND组半卵圆中心白质疏松发生率多于NoCI组,3级白质疏松的发生率多于NoCI组,有统计学差异。
   3.脑梗死后VCIND组的脑萎缩线性测量指标与NoC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脑梗死的部位、大小、梗死病灶数和脑梗死伴发白质疏松的程度与VCIND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额叶梗死、颞叶梗死、内囊前肢梗死、内囊膝部梗死、丘脑梗死及脑梗死伴发半卵圆中心白质疏松是导致VCIN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1.脑梗死的部位、病灶数目、梗死灶大小与VCIND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额叶梗死、颞叶梗死、内囊前肢梗死、内囊膝部梗死、丘脑梗死是导致VCIND发生的危险因素
   2.脑梗死后伴有白质疏松的程度与VCIND的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伴发半卵圆中心白质疏松是导致VCIND发生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