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颊粘膜鳞癌原发病灶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6h】

颊粘膜鳞癌原发病灶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颊粘膜鳞癌局部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⑴探讨术前B超测量原发性颊粘膜鳞癌浸润深度和肿块基底到皮肤距离的临床价值。⑵探讨颊粘膜鳞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的颊粘膜鳞癌患者31例(其中1例未行颈清)。选取其中能配合检查的患者24例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其浸润深度和肿块基底至皮肤的距离。其中11例行颊部CT检查。肉眼观测量切除后的原发灶浸润深度及肿块基底到皮肤的距离(贯通皮肤切除的颊癌),按颈部分区收集淋巴结,并按≤5mm、5-10mm、≥10mm分组记录大小,常规送病检。按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镜下评估颊鳞癌的恶性程度、记录侵犯层次、测量颊粘膜鳞癌原发灶的病理浸润深度(光学显微镜下定三点,重建完整粘膜,测量其至肿瘤最深处的距离)和测量基底到皮肤距离(贯通切除的颊癌)。B超所测浸润深度和基底到皮肤的距离与术后肉眼测得值对照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术前B超测得肿瘤深度与临床浸润深度的数值相比,B超检测与临床大体标本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相关性(r=0.981,p<0.01)。术前CT测得肿瘤深度与临床浸润深度的数值相比,CT检测与临床大体标本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相关性(r=0.926,p<0.01)。将B超和CT与临床检测的差值作一比较:经统计学处理:t=-1.938 p=0.074>0.01,即B超和CT对肿瘤浸润深度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前B超测得肿瘤基底到皮肤的距离与临床所测数值相比,B超检测与临床大体标本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相关性(r=0.978,P<0.01)。术后肉眼所测临床浸润深度和病理浸润深度两变量间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7,P<0.01。③30例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0%(18/30)。原发灶病理浸润深度<6mm组颈淋巴结转移率16.7%(1/6),≥6mm组颈淋巴结转移率70.8%(1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颈淋巴结直径(最长径)分为≤5mm(441枚)、5-10mm(306枚)、≥10mm(94枚)三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0.7%(3/441)、5.9%(18/306)、22.3%(21/94)。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⑤颊粘膜鳞癌的浸润方式与颈淋巴结的转移明显相关(p<0.05),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浸润方式相对应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3)、36.4%(4/11)、83.3%(10/12)、100%(4/4)。颊粘膜鳞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多见于浸润方式为Ⅲ型、Ⅳ型。
   结论:⑴B超在术前测量颊粘膜鳞癌浸润深度及肿块基底到皮肤的距离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正确的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⑵颊粘膜鳞癌浸润深度与颈淋巴结转移几率成正相关,对肿瘤病理浸润深度≥6mm的颊粘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⑶肿瘤浸润方式为Ⅲ、Ⅳ型的颊粘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概率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