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进城农民工的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6h】

论进城农民工的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代理获取

摘要

对进城农民工的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研究有现实意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多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妥善处理工农关系。进城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社会关系到自身的市民化,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主旨即在于从观念和行为上排除干扰,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进城农民工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我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进城务工是农民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历史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中央农村工作的伟大战略部署。问题主要有政治层面上,阶层冲突暗流涌动;经济层面上,贫富差距愈演愈烈;法律层面上,权利关系有失平衡;文化层面上,观念鸿沟难以平复等。并可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个维度对每个层面的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深入披露。
   揭示进城农民工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制约因素是体现文章深刻内涵的重头戏。其制约因素主要有政治制约、经济制约、法律制约、文化制约等因素。在每种制约因素中,又从思想政治教育“四体”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农民工政治素质低,公务员执政理念差,协调者组织能力弱,相关者政治同情少;农民工的经济利益被剥夺,城里人的权利保障被放大,旧制度的消极影响被扩散,救助者的慈善义举被制约;农民工依法维权能力低,执法者权利垄断作风差,法律人护法不公随风倒,诉求人意志表达途径少;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低,城里人强势文化占高枝,文化人蔑视农民情感少,社会人缺乏沟通隔阂深等
   基于实证调研分析和人际关系建设相关理论,提出引导农民工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目标内容、原则和举措。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目标内容即建设阶层团结的政治关系、利益分享的经济关系、人人平等的法律关系、城乡共融的文化关系等为一体的新型人际关系。应遵循柔性说教与刚性整治相统一,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宏观规范与微观协调相搭配,显性引导与隐性熏陶相映衬等四个原则。建设措施主要有政治上,提高农民工的政治觉悟,改善公职人员行政作风,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营造民主宽容政治氛围;经济上,维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引导强势对象适当让利,肃清二元旧制的消极影响,重视舆论传媒的揭发作用;法律上,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引导司法者树立宽容的执法理念,培植帮扶农民工的法律救助机构,完善公民和媒体的监督表达机制;文化上,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修养,尊重新公民的地位和身份,增强情感上的疏导和认同,创造大融合的条件和环境等。
   本文以崭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内容上,提出了“工农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成果”的命题;方法上,提出了现实版的农民工和城里人交朋友、“结对子”的人际交往模式。其逻辑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坚持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在解决问题时,既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又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