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研究
【6h】

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分析

1.4.1 食品及分类

1.4.2 绿色食品

1.4.3 食品安全及评价

1.4.4 食品安全监管

第二章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理论

2.1 食品安全的经济学属性

2.1.1 搜寻品特性

2.1.2 经验品特性

2.1.3 信任品特性

2.2 食品安全的外部特性

2.3 食品安全市场的公共物品特性

2.4 食品安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政府采取措施干预食品信息不对称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分析

3.1 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3.1.1 全过程监管

3.1.2 标准化监管

3.1.3 依法监管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3.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任务

3.2.2 监管体制的现状

3.2.3 监管制度的现状

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探索实践

4.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

4.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探索

4.2.1 信息披露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作用机制

4.2.2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2.3 信息供给对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意愿的影响——南京市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购买意愿的实证

4.3 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几种实践模式

4.3.1 上海模式:在统一监管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4.3.2 北京模式:发挥各部门专长,建立起了合符当地实际的以工商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核心的科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五章 基于食品安全评价的控制措施分析

5.1 食品安全评价的目的

5.2 食品安全评价的指标

5.3 食品安全评价技术

5.3.1 指数评价法

5.3.2 模糊评价法

5.3.3 灰色评价法

5.3.4 物元分析法

5.3.5 层次分析法

5.3.6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5.4 食品安全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

5.4.1 食品安全评价中存在问题

5.4.2 粗集食品安全综合评价

5.5 基于食品安全评价的监控机制

第六章 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分析

6.1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6.2 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6.3 更新监管理念,形成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理念

6.4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

6.5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6.6 产业链应与实际相结合

6.7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6.8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民生之本,民稳之基,民富之源。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形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政府的职能出发,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切入,深刻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举例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思考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理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探索实践、食品安全评价及其监控、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分析、食品安全的评价及结论与展望。
   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包括食品、食品安全及监管的定义;其次介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理论并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出发,剖析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权责界定模糊、部门协调不畅、行政追究制度缺失、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技术标准缺失、冲突等问题;再次借鉴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结合我国的探索实践,分析了上海食品安全监管在统一监管方面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北京发挥各部门专长,建立起了合符当地实际的以工商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成功经验;同时,分析了食品安全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阐释了安全评价对于食品安全监控意义;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和结论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健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