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安全视域中的公交反扒窃研究——以长沙为例
【6h】

公共安全视域中的公交反扒窃研究——以长沙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

1.2 学术界得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的定义

2.1.2 公共安全管理理念

2.1.3 两者的关系

2.1.4 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

2.2 公交扒窃犯罪的界定

2.2.1 公共交通的范围

2.2.2 公交扒窃犯罪

2.2.3 公交扒窃犯罪与一般盗窃的区别

2.3 公交扒窃犯罪状况与特点

2.3.1 公交扒窃犯罪的状况

2.3.2 公交扒窃犯罪的特点

2.3.3 特殊群体犯罪——聋哑人

2.4 长沙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2.4.1 长沙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

2.4.2 长沙公交扒窃犯罪的特点

第三章 公交反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受害人对扒窃犯罪放纵

3.1.2 公安机关对犯罪对象难处罚

3.1.3 团伙作案难以破获

3.1.4 扒窃分子反侦查的意识强

3.2 存在的原因

3.2.1 犯罪的主体原因

3.2.2 受害人原因

3.2.3 社会不良风气的原因

3.2.4 法律制裁不严的原因

第四章 公共安全视域中公交扒窃犯罪的防治措施

4.1 法律措施

4.1.1 完善惩治扒窃行为的法律

4.1.2 加大对组织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力度

4.2 宣传教育措施

4.2.1 公民道德教育

4.2.2 防扒宣传

4.2.3 车上警示与反扒热线

4.3 甄别与抓捕

4.3.1 识别扒手并发现其扒窃规律

4.3.2 抓捕扒手

4.3.3 审讯深挖

4.4 技术措施

4.4.1 加强反扒队伍建设

4.4.2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科技含量

4.4.3 各地警方协同作战

4.4.4 反扒工作坚持不懈

4.5 改善社会环境.

4.5.1 乘车养成有序

4.5.2 堵住窝点和销赃渠道

4.5.3 建立见义勇为机制

4.5.4 确保收入分配的公正

4.5.5 政府加强宏观管理职能

4.5.6 扶持基层组织的建设

4.6 加强涉窃人员的管理与转化

4.6.1 加强特殊群体管教

4.6.2 刑解扒窃人员的转化安置

4.6.3 聋哑人扒窃犯罪的防治措施

第五章 长沙公交反扒的经验及启示

5.1 警民合作,群防群治

5.1.1 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

5.1.2 加强警民联系

5.1.3 建立公交反扒联防队

5.2 加强日常重点防控

5.2.1 重点人员的防控

5.2.2 重点场所的防控

5.3 长沙公交反扒的长效机制

5.3.1 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机制

5.3.2 建立和完善全警联动机制

5.3.3 建立和完善科技强警机制

5.3.4 建立和完善侦查破案机制

5.4 几点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扒窃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毒瘤,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危害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公共安全领域涉及到社会和公民个人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公共秩序,而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因此人们群众对于扒窃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卫生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国防因素等。笔者主要从社会因素入手,分析影响公共安全的扒窃犯罪。扒窃行为仅对被害人是秘密的而对其他人往往是公开的,很多扒窃行为甚至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犯罪气焰更加嚣张,性质更加恶劣,社会危害性更大,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也更大。长期以来,无论是市区短途公交还是城际长途车上,扒窃犯罪活动都比较猖獗,由扒窃衍生的抢夺甚至暴力抢劫案件屡屡发生。这不仅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下降,同时也影响城市的形象,更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多人实施财产侵害的扒窃犯罪行为,正在逐步成为某些人的谋生手段,形成“职业扒手”。
   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有效的清除社会毒瘤,本文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共安全领域中的扒窃犯罪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实地研究法对公共安全视域中的扒窃犯罪和怎样打击扒窃犯罪进行专题研究,通过采用多头并举的措施到达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公交扒窃犯罪的目的,从而有效的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及现实意义,阐明研究的内容及目标,明确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了个案分析;在分析公交扒窃犯罪持续存在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宣传教育、甄别与抓捕、技术、社会环境、人员的管理与转化等措施来防扒、反扒,从而有效地治理公交扒窃犯罪;对长沙市公交反扒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机制,以促进社会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