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业联动的协同发展研究
【6h】

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业联动的协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两业联动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第三方物流理论

2.1.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2.1.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2.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

2.2 产业联动理论

2.2.1 产业联动的内涵

2.2.2 产业联动的相关理论

2.3 协同学理论

2.3.1 协同学内涵与研究对象

2.3.2 协同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3.3 协同发展系统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业联动发展的协同运作分析

3.1 两业联动的协同现状

3.1.1 制造业物流发展

3.1.2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

3.1.3 两业联动的协同发展

3.2 两业联动的协同共生

3.2.1 Logistic方程在协同共生中的应用

3.2.2 两业联动的协同共生关系证明

3.3 两业联动的信息协同

3.4 两业联动的金融协同

3.4.1 物流金融助推两业联动的理论模型

3.4.2 物流金融提升两业协同系统价值链

3.4.3 物流金融在协同系统中的运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业联动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与模型

4.1 两业联动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构建思路

4.2 两业协同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4.2.1 协同系统序参量指标的确立原则

4.2.2 制造子系统序参量指标的选定

4.2.3 第三方物流子系统序参量指标的选定

4.3 两业协同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优化

4.3.1 序参量指标筛选

4.3.2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3.3 主成分分析法在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4.4 两业联动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4.4.1 子系统有序度的算法描述

4.4.2 基于熵值的指标赋权

4.4.3 两业联动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两业联动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指标基础数据

5.2 序参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2.1 制造业序参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2.2 第三方物流业序参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3 我国两业子系统有序度的实证研究

5.3.1 序参量指标的有序度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3 子系统有序度计算

5.4 我国两业联动系统协同度的实证研究

5.4.1 系统协同度计算

5.4.2 两业联动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

5.5 促进两业联动协同发展的若干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指标简化过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发展壮大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业的支持,制造业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可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这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第三方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发展有赖于制造业物流需求的大量释放。可见,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第三方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两业的有效联动与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共赢。因此,研究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业联动的协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业协同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两业联动协同发展为研究目标,以产业联动和协同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为方法,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业联动过程中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论文分析了两业协同发展现状,探讨了两业联动的协同共生关系,以及两业联动的信息协同、金融协同问题,建立了两业协同系统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和两业联动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收集我国2005-2010年间两业发展的指标数据,采用评价模型对我国现阶段两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实证分析,提出了推动两业进一步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