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井中激发极化法正反演及快速迭代求解技术研究
【6h】

井中激发极化法正反演及快速迭代求解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井中激发极化法三维有限元正演

2.1 基本原理

2.1.1 有限元法

2.1.2 点源场基本原理

2.1.3 边值问题

2.2 变分问题

2.3 井中激发极化法

2.3.1 方法原理

2.3.2 视极化率的计算

2.4 区域离散

2.4.1 网格剖分技术

2.4.2 区域离散方式

2.5 单元分析

2.5.1 四面体单元

2.5.2 三棱柱单元分析

2.6 刚度矩阵的压缩存储

2.7 右端项校正技术

2.7.1 异常电位法

2.7.2 右端项校正技术

2.8 数值模拟实验

2.9 小结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技术

3.1 直接解法

3.2 定常迭代解法

3.3 Krylov子空间法

3.3.1 Krylov子空间法

3.3.2 PCG算法

3.3.3 压缩子空间技术

3.4 求解序列线性方程组的循环Krylov子空间法

3.4.1 种子系统的求解

3.4.2 非种子系统的加速求解算法

3.4.3 构造右端项靠近的等价序列线性方程组

3.4.4 算法实现

3.4.5 数值实验

3.5 小结

第四章 反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 基本原理

4.2 反演求解方法

4.2.1 线性搜索类方法

4.2.2 迭代步长的选择

4.3 迭代求解算法

4.3.1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

4.3.2 拟牛顿法

4.3.3 不精确牛顿法

4.3.4 Gauss-Newton法

第五章 井中激发极化法的正则化反演

5.1 正则化原理和方法

5.1.1 Tikhonov正则化原理

5.1.2 正则化参数的选取方法

5.2 目标函数

5.3 网格剖分

5.4 光滑性约束

5.5 Jacobian矩阵计算

5.6 不精确Gauss-Newton反演

5.7 视极化率的反演

5.8 数值实验

5.9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井中激发极化法是勘查多金属和贵金属硫化物矿床,尤其是寻找深部盲矿体优先选用的井中物探方法。研究适用于起伏地形和复杂井眼环境条件下高效率、高精度的正演模拟算法以及稳健可靠的快速反演算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有限元法具有网格剖分灵活,求解过程规范的优点,适合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模拟。在正演的基础上根据正则化原理建立反演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求极小实现反演问题的求解。三维正反演问题一般采用迭代法来求解其中的线性方程组和优化问题,迭代求解技术是影响正反演计算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井中激发极化法的三维正反演,以及求解线性方程组和优化问题的快速迭代求解技术。
   考虑到井中激发极化法的不同测量方式(井-地,地-井,井-井),以及深度方向上大尺度的网格剖分及井眼的影响等,在正演模拟中采用放射状三棱柱单元结构化网格,结合非结构化网格对模拟区域离散,提高了网格质量,减少了网格单元数,解决了考虑井眼影响时的模拟问题。进一步利用仿射坐标变换对三棱柱单元做单元分析,实现了显式的单元积分。其与采用等参变换和高斯数值积分相比,可以大大缩短获得刚度矩阵所需的时间。对有限元方程作右端项校正,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了计算区域和剖分网格单元数。
   在边值问题的处理中,采用人工截断边界方式,在边界上施加混合边界条件能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在实际勘探工作中通常涉及到多个源电极布置,不同的源电极对应着不同的有限元方程,从而生成了一序列线性方程组。根据Krylov子空间迭代法的收敛性分析,将体积分项和边界积分项分开进行计算和存储,并选择一个适当的线性方程组作为种子系统预先求解,利用在此过程中生成的子空间信息以加速其余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得到了求解序列线性方程组的循环Krylov子空间预条件共轭梯度法(PCG)算法。该算法的收敛性与序列线性方程组各系数矩阵之间的差异程度和右端项的靠近程度相关,通过构造新的右端项更靠近的序列线性方程组可进一步提高方法的计算效率。
   根据正则化原理实现了反演问题的求解。讨论了正则化参数的选择,光滑约束矩阵的构造方法。为降低反演问题的不适定性,正反演采用不同的网格系统,反演用尽量少的网格单元,正演网格在反演网格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利用Jacobian-free Krylov子空间技术,不直接求取和存储Jacobian矩阵,只计算Jacobian矩阵与向量的乘积。用不精确的Krylov子空间法求解Gauss-Newton模型修正量方程,可减少迭代次数,降低计算量。在视电阻率反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视极化率的正反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