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MIR126移植通过AKT/ERK相关途径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
【6h】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MIR126移植通过AKT/ERK相关途径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C57小鼠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126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材料

方法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观察MiRNA126对ERK、AKT调控作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MIR126移植通过AKT/ERK途径促血管新生及改善心脏功能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前,缺血性心肌病是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冠脉的狭窄和闭塞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伴随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及心衰等症状,当心功能恶化到Ⅳ级时,1年死亡率可达60%。在过去几十年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等已经显著改善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尽管这些治疗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限制,因此,很多学者致力于干细胞移植的研究。
   心肌梗死的修复过程中常看到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侧支循环能够改善缺血心肌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恢复“冬眠”心肌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然而机体自身生成的新生血管往往不足以代偿冠脉闭塞诱发的心肌缺血。因此,刺激缺血区小血管生长,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完成缺血区血管的自我搭桥便成了十分诱人且似乎直观合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血管新生和血管生长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性血管新生己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
   目前有关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动物实验表明,MSCs植入损伤部位后可长期存活,并分化为具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类心肌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液动力学。但仍然存在着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加移植后的干细胞存活率;改善梗死区的微环境,增加迁移或归巢到梗死区干细胞的数量等。近来,对于miRNAs调控干细胞的发生发展、自我更新、分化、抗凋亡及炎症和血管新生等一系列生物过程知识的积累,有学者认为miRNAs可以作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MiRNA126是血管内皮上的特殊的MiRNA,它在心梗后的血管发生和维持血管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MiRNA126可通过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酶发信号给VEGF与FGF来起作用。Spred-1和PIK3R2/p85-b是对Ras/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酶的抑制因子,可被MiRNA126抑制,而Spred-1和PIK3R2/p85-b可能抑制ERK\AKT途径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因此,上调MiRNA126可减轻Spred-1和PIK3R2/p85-b对VEGF及FGF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血管发生。我们推测MiRNA126通过对干细胞的调节可能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开辟一条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