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PAF的影响
【6h】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PAF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设计分组与治疗方法

2.2.1 实验设计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3 标本的采集与测定

2.4 实验操作步骤

2.5 试剂及仪器

2.6 统计学方法及结果评定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PAF活性的变化

3.3 NIHSS评分比较

3.4 治疗组PAF活性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

3.5 鼓膜温度的比较

3.6 副作用

第四章 讨论

4.1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4.2 大面积脑梗死与PAF的关系

4.3 亚低温与PAF的关系

4.3.1 PAF与亚低温

4.3.2 Ca2+、PAF与亚低温

4.4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

4.5 展望

4.5.1 亚低温与其他治疗措施的联合治疗

4.5.2 检测PAF活性水平的意义

4.5.3 PAF抑制剂

4.6 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PAF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常规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 h,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采用NIHSS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测定血浆PAF活性;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PAF活性1次。
   结果:
   1.亚低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PAF水平均相对正常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2.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前血浆PAF活性分别为169.5±13.04 pg/ml,171.3±10.10 pg/ml(p>0.05);治疗48小时后,亚低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血浆PAF活性降至151.9±10.83 pg/ml、163.7±12.7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 h后两组NIHSS评分别降至29.6±6.71、24.0±4.8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PAF活性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异常增高。
   2、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48 h能显著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PAF活性水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
   3、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的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PAF活性的途径而产生作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