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型社会视角下工业园区建设评价研究
【6h】

两型社会视角下工业园区建设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2.1 工业园区相关研究综述

2.1.1 工业园区基本范畴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适用性

2.1.3 循环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

2.1.4 工业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

2.1.5 低碳经济理论与低碳产业园

2.2 工业园区建设实践借鉴

2.2.1 国外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2.2.2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

2.2.3 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两型”社会背景下工业园区分析

3.1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

3.1.1 “两型”社会基本概念

3.1.2 “两型”社会建设路径选择

3.2 “两型”工业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3.2.1 “两型”工业园区的内涵

3.2.2 “两型”工业园区的特征

3.3 “两型”工业园区建设分析

3.3.1 “两型”工业园区发展背景分析

3.3.2 “两型”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3.3.3 “两型”园区建设存在的障碍

3.4 建立园区“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3.5 工业园区“两型’’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可行性原则

4.1.4 导向性原则

4.1.5 动态性原则

4.1.6 继承性原则

4.2 指标筛选

4.2.1 指标的初拟

4.2.2 指标遴选

4.3 指标构成及说明

4.3.1 指标的构成

4.3.2 指标的解释

4.4 “两型”工业园区指标的目标值确定

4.4.1 指标的目标值确定

4.4.2 定性指标的确定方法

4.5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5.1 主观赋权法

4.5.2 客观赋权法

4.5.3 综合赋权法

4.6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6.1 基本步骤

4.6.2 准则层指标权重

4.6.3 指标层及分指标层指标权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5.1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5.1.1 因子分析法

5.1.2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

5.1.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

5.1.4 聚类分析法

5.2 工业园区评价方法借鉴

5.3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业园区评价实证

6.1 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本情况

6.1.1 基本数据

6.1.2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成就

6.1.3 “两型”示范片区建设情况

6.2 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

6.2.1 发展的基础

6.2.2 存在的问题

6.3 长沙经济开发区“两型”化水平综合评价

6.3.1 评价量表设计

6.3.2 统计数据的获取

6.3.3 数据处理

6.3.4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业园区“两型”化建设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7.1 工业园区“两型”化建设总体思路

7.2 工业园区“两型”化建设政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园区建设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主增长极。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园区在带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耗竭。部分园区正在成为高能耗、高污染的“重灾区”,正在走“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面对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2007年12月14日,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把“两型”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国务院同意,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如何选准着力点,“由点带面,循序前进,重点突破”,建设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成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试验区的现状分析,选择工业园区作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载体和突破点是最适当的。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得工业园区建设不再单纯强调资本和劳动力,开始重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作用;循环经济学理论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为工业园区的革新注入了新血液,把以往依赖资源消耗线性增长的经济园区,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来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工业生态学作为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追求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寻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学理论所倡导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扩大清洁能源占总能源利用比重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发展模式,更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然后,本文对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实践进行了梳理,主要选择了德国、日本、英国三个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园区作为样本,结合我国的实践,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为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革新提供实践借鉴。
   接着,本文在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大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视角下工业园区建设的新特征和新内涵。“两型化”后的工业园区与循环经济园和生态工业园在生产方式上具有趋同性,但前者和后者比较,区别在于“两型”化工业园不仅是一种工业园生产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综合创新,即: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体制与机制的全面革新。
   紧接着,本文就如何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以“两型”理念来建设新园区、以“两型”标准来改造老园区,走园区“两型”化发展道路,全面推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各个领域的改革做了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Delphi法确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指标集,然后对初始指标集涉及的指标进行了隶属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去掉了隶属度排名靠后的指标,剔除了强相关的同类指标,最终构建了园区“两型”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各种赋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赋权,并运用Ya-AHP软件对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环长株潭城市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园区进行实证,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此后,本文提出了“两型”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对下一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建议和展望。
   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学理论、低碳经济学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灰色理论等有关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